我就是神! > 傅大炮传奇 > 第87章 北大的“功狗”

第87章 北大的“功狗”

    一九四五年十一月,傅斯年抵达北平时,陈雪屏等人到机场迎接。

    傅斯年见到陈雪屏后的第一句话,就是问他与伪大学的教师有没有来往。

    陈雪屏如实回答后,傅斯年很不满意,他激动地说:“汉贼不两立,连握手都不应该。”

    那些在日伪时期担任过教职员的人听说傅斯年坚决不录用他们,便四处活动,要求继续留用。他们甚至向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请愿,还有人在报纸上发表致傅斯年公开信,申述他们留下来充当日伪教员的理由和苦衷。

    这些理由和苦衷也得到不少人的同情,就连陈雪屏也认为,除了极少数人甘心附逆之外,大多数人是由于各种原因留下来的,因此不必过于认真。

    对此,傅斯年再次发表声明,重申不用日伪教职员的决心。他说:抗战开始后,北大是请全体教职员内迁的。事实上,除了周作人等一两个人以外,其他人都应该响应。即使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内迁,也可以到辅仁大学或燕京大学任教。因此,那些到伪北大任教的人与北大毫无关系。

    他还说:“学校是陶冶培植后一代青年的地方,必须要能首先正是非,辨忠奸。否则下一代的青年不知所取,今天负教育责任的人,岂不都成了国家的罪人?”基于上述原因,他坚决表示:“无论现在将来,北大都不容伪校伪组织的人插足其间。”

    与傅斯年颇有交情的容庚教授听说傅斯年的申明后非常着急,就去找傅斯年理论。傅斯年以前对容庚是相当看重的,这时却拍案而起,指着容庚破口大骂:“你这个民族败类,无耻汉奸,快滚,快滚,不用见我!”当场命人将容庚按倒在地架了出去,扔到了泥泞的马路上。

    后来,容庚再度登门拜访,表示要谢罪改过,重新做人。傅斯年考虑半天才勉强接见,但仍不允许他在北大任教。

    此后,容庚到岭南大学任教,终其一生,再也没能迈进北大的门槛。对自己曾经的老师周作人,因为周作人曾失足侍伪,傅斯年也毫不留情地清算,他坚持的就是“正是非,辨忠奸”。傅斯年在给夫人俞大綵的信中说:“大批伪教职员进来,这是暑假后北大开办的大障碍,但我决心清除这个障碍,决不为北大留下劣迹。”

    傅斯年正式上任后,立刻辞退了所有附敌的伪北大人员,没有一丝留情。所有伪职人员在被傅斯年解聘之后,组织团体,在伪北大校长鲍鉴清的带领下,四处游说情愿,甚至说动了许多政府官员来为他们求情。

    傅斯年对此不为所动,他坚决维护北大的尊严,拒绝容许伪校伪组织的人进入北大校园。

    在解决教职员难题的同时,傅斯年这个暂代校长,也拼尽全力,为北大争取到新校地、校产,目的自然是为“断然不愿与别人抢东西”的胡适开路。

    在以后的短短半年中,他还争取到北大周围的许多敌伪房产和无主民房,其中包括相公府、东厂胡同的黎元洪故居、旧国会大厦等建筑。

    他在致敌伪产业处理局等部门的公函中称:“查本校复员在即,需用房屋至为迫切。兹将邻近本校之敌伪房产地址开具清单,敬希惠察,允将单列各处暂为拨借应用,或订价购置以济急需。”

    在致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的公函中称:“查中老胡同三十二号房舍系敌伪产业,经交通部平津区特派员办公处拨交敝校应用业已接收清楚,相应函达查照,即请赐予备案。”在致李宗仁、**崎、熊斌的电报中称:“本校校址不敷亟等购置民房,拟请将后门、沙滩、马神庙、南北池子、皇城根、南夹道、南河沿一带及西四至西单间之敌伪房产尽先拨归本校价购以资应用。”

    据陈雪屏回忆,傅斯年经常对他说:“关于行政上的业务,我们应先替胡先生办好,将来不劳他操心,即以校产为言,他断不愿和别人抢东西的。”

    在担任代理校长的过程中,傅斯年还不遗余力建学院充师资。将北大由原来的文理法三个学院,扩展为文理法农工医六个学院,建立文科研究所,在文学院成立东方语文学系。北大成为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,成形于傅斯年之手。

    又聘任陈寅恪、汤用彤、饶毓泰、俞大绂、朱光潜、季羡林等一批学术大师,北大迁往南方的图书资料和其它设施也抓紧运回。

    清华、北大执中国教育之牛耳,亲如手足,竞如对手。外界常将两校并列,各有千秋,难分轩轾。但本校学生向来当仁不让,母校永远争第一,相互较劲、相互消遣的段子也层出不穷。如同英国之牛津、剑桥,美国之哈佛、耶鲁

    对外护校心切,暗中与清华叫板。傅斯年“北大长子”的母校情结,在复校扩院时多处流露。

    三校合并西南联大之时,清华实力最强,师多、生多、钱多、物(设备)多,清华校长梅贻琦实际主持联大校务,公正厚道,井井有条,威望极高。

    前边提到过,对以“最高学府”自居的北大而言,却有一种“寄人篱下”的心理折磨。北大一些教授对时任校长蒋梦麟不满,认为他没有在联大中争夺更多话语权,没有足够维护北大利益(这也是蒋干脆离校从政的重要原因)。

    1945年10月17日,傅斯年写信胡适,提及此事也耿耿于怀,“我们这些年与清华合作,清华得到安定,我们得到卑视。”信中围绕北大扩张的主题,详细讨论院系设置、延聘教员、募集书籍仪器及款项等问题,思路清晰缜密,建议“农第一,医第二,工第三,以好办否为标准。”密切关注强劲对手清华的一举一动,“农学院的问题,目前只在清华,如果清华也坚持三十五年度(1946年)办,教育部为难。”

    傅斯年之见就是不让清华,因为农学“在华北之将来,其用无穷,我们不能坐而论道,我们总当与人民接近,总当负起改造社会的责任来。”但他对办工学院很慎重,心里没底,因为“今日工学院绝难请得好教员,花钱太多,人家(指清华)比我们早二十年。此时来上一下,恐怕要出丑。”傅斯年的最后方案是,“工学院与清华合并,由清华主持。”

    傅斯年代理校长仅仅一年,就使北大各方面走上了正轨。从其效率之高,进展之迅速,可见其办事能力非常人所能比。

    1947年7月胡适回国。9月正式就任北大校长,傅斯年与他进行了交接。

    9月20日,北大为傅斯年卸任举行了茶话会。席间,胡适对先生一年来为北大尽瘁工作,备致称扬。教授亦相继致词,对傅斯年在西南联合大学时代力谋恢复北大文科研究所,复员后又为北大广延教授,增加数培之校舍,至足感谢。傅斯年则谦称:过去为北大办理成功之事,百分之七十为机会,百分之三十为努力;所谓百分之三十之努力,亦为教授不辞万里归来之结果。

    29日,傅斯年离开北平前往南京,继续主持史语所的工作。

    蒋梦麟《忆孟真》中写道:“12月27日为北京大学52周年纪念。他(即傅斯年)演说中有几句话说他自己。他说梦麟先生学问不如蔡孑民先生,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。他自己的学问比不上胡适之先生,但他办事却比胡先生高明。最后他笑着批评蔡、胡两位先生说:‘这两位先生的办事,真不敢恭维。’他走下讲台以后,我笑着对他说:‘盂真,你这话对极了。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,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北大的功狗。’他笑着就溜走了。”

    一九四七年九月,已经卸去北大代理校长的傅斯年在《经世日报》发表《漫谈办学》的文章提出,要办好一所学校,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:第一,面对教师们“衣食无着”的困境,政府要尽快调整教职员的待遇,否则就是没有尽到责任。第二,为了不至于误人子弟,学校应该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。第三,学校要有合理的纪律,否则就会风潮不断。第四,学校要有良好的学风,其中“包括自由的思想,规律的行动,求学的志愿,求真的信心,师生相爱的诚意,爱校爱国爱人民的愿心。”在文章结束时他自豪地说:“我这几个月负北京大学的责任,实在一无贡献,所做都是些杂务的事,只有一条颇堪自负的,便是‘分别泾渭’,为北京大学保持一个干净的纪录。”

    http://www.wojiushishen.com/yt107478/41174907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wojiushishen.com。我就是神!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wojiushishe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