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五章 喋血阳安关(五)
唐军突然从身后杀出,着实让全旭部乱了一阵。
这泼天的大雨,本就对士兵的士气和意志是一个巨大的打击,而突然杀出的敌军,腹背受敌的局面,对一支军队凝聚力的考验则更严峻了。
若不是右靖卫是一支从幽州一路打到汉中的光荣之军,若不是这支部队这两年在汉中大小数十战,受尽了血与火的锤炼,全旭所部早就崩溃了。
可即便如此,疲惫不堪的军队也已经不堪再战。全旭多么希望将部队撤下来,修整一番,重整旗鼓之后再战。
可惜军令如山,容不得半点的含湖。
收到中军传令之后,全旭是不理解的,他不明白这么做到底为什么,非得要把右靖卫消耗干净才罢休吗?他甚至恨不得再次冲入中军跟黄明辽吵上一架。
可惜他也清楚,黄明辽就是再有所顾忌,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坐视自己顶撞于他,所以这么做的后果除了他掉脑袋,没有别的可能。
强牺读牺。战场之上,干扰统帅决心,本就是军中大忌。
所以全旭再是不甘地握紧拳头,也只得再松开。
回到军中,他就召集部将训话道:“咱们前有强敌,后有伏兵,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。多余的话我也不多说,人在阵地在,人亡阵地也要在。谁要是敢让右靖卫成为圣人登基以来第一支打败仗的军队,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。”
训话之后,全旭只留下四十八军一个营守御后方,等待四十八军上来后交结阵地,而四十六军则全部向鸡冠隘发起冲锋。
这一次,什么家底、后手的都不要提了,就是拼命。
全旭本人亲自带头冲锋,整个四十六军如打了鸡血一般,完全疯魔了,悍不畏死地往前冲。
鸡冠隘防线除了正面的隘口,便是右侧的鸡冠山。
马三宝在山腰一处平台上设了一小寨,作为隘口的掩护,他每次都从小寨中向明军发起攻击。唐军居高临下,明军吃了不少亏。
这一次全旭就准备先打下小寨,彻底解除唐军对明军最大的威胁。
全旭一手提着盾牌,一手提刀,弯着腰,猫着步就往山上冲。仗打了这多日,守军准备的石头早用光了,又没得补充,正好给了明军一个好机会。
至于弓箭,在这种大雨中,有跟没有一个样。
所以这种雨,是阻碍,也是机会。
明军闷着头,不顾伤亡地向前冲,沿途就是倒下了,用尽最后一口气也往上爬。在这种不要命地冲锋下,明军很快冲到了山腰。
小寨中的唐军也退无可退,便和明军展开了肉搏。
双方士兵,冒着大雨,手持刀剑,在雨中血拼。鲜血顺着大雨,不断地往下冲刷,整个山坡之上,成了一片血河。
最后不知道打到多久,小寨之中,已经没有一个活着的唐军。
全旭累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,望着底下的鸡冠隘,什么话也说不出来。
既取小寨,鸡冠隘的攻破,只是时间问题。
而另一侧,明军第四十八军,也和偷袭的杜士远部交起手来。
不得不说,杜士远部敢死队的突袭很犀利,一开始也给明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心理压力。但不得不承认,五百死士,数量实在太少,当作奇兵可以,但若想只凭借这五百人就取胜,必须建立在对面主将能力一般,其部在遇袭之后,发生溃乱的前提下。
但很显然,右靖卫不是这种部队,他们经受住了考验。
右靖卫很快稳住了阵脚,甚至还开始进行反击。
于是面对数量远多于他们的明军,杜士远部很快不低。虽然这些人都是死士,在面对明军之时,悍不畏死,勇往直前,但这并不足以抵消数量的劣势。
差不多打了两刻钟,其部便伤亡惨重。
杜士远一直带头冲锋,鼓舞士气,但这也无法改变其部兵败的结局。
而此时柴绍一直在子龙山上观察战场的形势。眼看杜士远部不低明军,苦苦捱着,立刻又下令军中八百骑兵,立刻投入战场。
这是柴绍部所有的骑兵,也是柴绍最后的底牌。
自关中败后,唐军就丧失了稳定的战马来源,明军在河湟、陇右之地,严格限制马匹流入巴蜀。虽然西面诸羌可交易,巴蜀本地也产马,但巴蜀的马匹适合负重不适合打仗,而与西羌的交易也是杯水车薪,所以整个李唐内部,骑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。
直到现在,整个李唐内部,几乎没有几支成建制的骑兵了。
柴绍两万人马可以出八百骑兵,也是因为这是一支老兵居多的部队。
指挥骑兵的是勐将庞相寿,也是从河东便跟着李世民的一员老将了。
庞相寿奉命出阳安关之后,全军沿着杜士远刚才的路径,直奔明军而去。
若是平常时候,八百骑兵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。甚至八百破十万也不是不可能,但绝对不是在这种鬼天气下。
此时偌大的风雨使得金牛道上一片泥泞,本就不是什么好路的金牛道更是难以通行。
这候1*章汜。人马行走在这种路上,根本冲锋不起来。而没了速度优势,骑兵还不如步兵。
当庞相寿部赶到战场之上,麾下马匹已经疲惫不堪。人能靠着自身的毅力忍受这风雨和泥泞,可马没这种毅力啊。
于是八百突袭而来的骑兵加入战场之后,只是和明军陷入混战之中,根本没有发挥出突袭的作业。
至于混战,一个四十八军近七千人,是唐军的数倍之多,虽然明军受限于地形,无法完全展开,可战力仍不是唐军可比的。
面对唐军骑兵,黄明溥没有急着拉出骑兵与之互攻,而是命令长矛队前出,一步步向唐军逼近。
这长矛队不是普通的长矛,俱是长三丈多的长矛,差不多有六米,专门为克制骑兵而制造的。前盾后矛,几乎是一个可移动的坦克。
唐军骑兵本就冲锋不快,撞上这六米多的长矛,还没杀到明军跟前,反而被一一戳下马了。
制大制枭。而骑兵打不开局面,敢死队也越打越少,唐军的情况,越发危险起来。
http://www.wojiushishen.com/yt30968/32876667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wojiushishen.com。我就是神!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wojiushishen.com
这泼天的大雨,本就对士兵的士气和意志是一个巨大的打击,而突然杀出的敌军,腹背受敌的局面,对一支军队凝聚力的考验则更严峻了。
若不是右靖卫是一支从幽州一路打到汉中的光荣之军,若不是这支部队这两年在汉中大小数十战,受尽了血与火的锤炼,全旭所部早就崩溃了。
可即便如此,疲惫不堪的军队也已经不堪再战。全旭多么希望将部队撤下来,修整一番,重整旗鼓之后再战。
可惜军令如山,容不得半点的含湖。
收到中军传令之后,全旭是不理解的,他不明白这么做到底为什么,非得要把右靖卫消耗干净才罢休吗?他甚至恨不得再次冲入中军跟黄明辽吵上一架。
可惜他也清楚,黄明辽就是再有所顾忌,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坐视自己顶撞于他,所以这么做的后果除了他掉脑袋,没有别的可能。
强牺读牺。战场之上,干扰统帅决心,本就是军中大忌。
所以全旭再是不甘地握紧拳头,也只得再松开。
回到军中,他就召集部将训话道:“咱们前有强敌,后有伏兵,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。多余的话我也不多说,人在阵地在,人亡阵地也要在。谁要是敢让右靖卫成为圣人登基以来第一支打败仗的军队,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。”
训话之后,全旭只留下四十八军一个营守御后方,等待四十八军上来后交结阵地,而四十六军则全部向鸡冠隘发起冲锋。
这一次,什么家底、后手的都不要提了,就是拼命。
全旭本人亲自带头冲锋,整个四十六军如打了鸡血一般,完全疯魔了,悍不畏死地往前冲。
鸡冠隘防线除了正面的隘口,便是右侧的鸡冠山。
马三宝在山腰一处平台上设了一小寨,作为隘口的掩护,他每次都从小寨中向明军发起攻击。唐军居高临下,明军吃了不少亏。
这一次全旭就准备先打下小寨,彻底解除唐军对明军最大的威胁。
全旭一手提着盾牌,一手提刀,弯着腰,猫着步就往山上冲。仗打了这多日,守军准备的石头早用光了,又没得补充,正好给了明军一个好机会。
至于弓箭,在这种大雨中,有跟没有一个样。
所以这种雨,是阻碍,也是机会。
明军闷着头,不顾伤亡地向前冲,沿途就是倒下了,用尽最后一口气也往上爬。在这种不要命地冲锋下,明军很快冲到了山腰。
小寨中的唐军也退无可退,便和明军展开了肉搏。
双方士兵,冒着大雨,手持刀剑,在雨中血拼。鲜血顺着大雨,不断地往下冲刷,整个山坡之上,成了一片血河。
最后不知道打到多久,小寨之中,已经没有一个活着的唐军。
全旭累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,望着底下的鸡冠隘,什么话也说不出来。
既取小寨,鸡冠隘的攻破,只是时间问题。
而另一侧,明军第四十八军,也和偷袭的杜士远部交起手来。
不得不说,杜士远部敢死队的突袭很犀利,一开始也给明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心理压力。但不得不承认,五百死士,数量实在太少,当作奇兵可以,但若想只凭借这五百人就取胜,必须建立在对面主将能力一般,其部在遇袭之后,发生溃乱的前提下。
但很显然,右靖卫不是这种部队,他们经受住了考验。
右靖卫很快稳住了阵脚,甚至还开始进行反击。
于是面对数量远多于他们的明军,杜士远部很快不低。虽然这些人都是死士,在面对明军之时,悍不畏死,勇往直前,但这并不足以抵消数量的劣势。
差不多打了两刻钟,其部便伤亡惨重。
杜士远一直带头冲锋,鼓舞士气,但这也无法改变其部兵败的结局。
而此时柴绍一直在子龙山上观察战场的形势。眼看杜士远部不低明军,苦苦捱着,立刻又下令军中八百骑兵,立刻投入战场。
这是柴绍部所有的骑兵,也是柴绍最后的底牌。
自关中败后,唐军就丧失了稳定的战马来源,明军在河湟、陇右之地,严格限制马匹流入巴蜀。虽然西面诸羌可交易,巴蜀本地也产马,但巴蜀的马匹适合负重不适合打仗,而与西羌的交易也是杯水车薪,所以整个李唐内部,骑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。
直到现在,整个李唐内部,几乎没有几支成建制的骑兵了。
柴绍两万人马可以出八百骑兵,也是因为这是一支老兵居多的部队。
指挥骑兵的是勐将庞相寿,也是从河东便跟着李世民的一员老将了。
庞相寿奉命出阳安关之后,全军沿着杜士远刚才的路径,直奔明军而去。
若是平常时候,八百骑兵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。甚至八百破十万也不是不可能,但绝对不是在这种鬼天气下。
此时偌大的风雨使得金牛道上一片泥泞,本就不是什么好路的金牛道更是难以通行。
这候1*章汜。人马行走在这种路上,根本冲锋不起来。而没了速度优势,骑兵还不如步兵。
当庞相寿部赶到战场之上,麾下马匹已经疲惫不堪。人能靠着自身的毅力忍受这风雨和泥泞,可马没这种毅力啊。
于是八百突袭而来的骑兵加入战场之后,只是和明军陷入混战之中,根本没有发挥出突袭的作业。
至于混战,一个四十八军近七千人,是唐军的数倍之多,虽然明军受限于地形,无法完全展开,可战力仍不是唐军可比的。
面对唐军骑兵,黄明溥没有急着拉出骑兵与之互攻,而是命令长矛队前出,一步步向唐军逼近。
这长矛队不是普通的长矛,俱是长三丈多的长矛,差不多有六米,专门为克制骑兵而制造的。前盾后矛,几乎是一个可移动的坦克。
唐军骑兵本就冲锋不快,撞上这六米多的长矛,还没杀到明军跟前,反而被一一戳下马了。
制大制枭。而骑兵打不开局面,敢死队也越打越少,唐军的情况,越发危险起来。
http://www.wojiushishen.com/yt30968/32876667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wojiushishen.com。我就是神!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wojiushishe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