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就是神! > 这个三国很核理 > 第四百六十五章 诸侯讨刘(二合一,为‘到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’加两更)

第四百六十五章 诸侯讨刘(二合一,为‘到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’加两更)

    袁绍收到渤海陷落消息后,马上就发起了雷霆大怒。帐外众人只是不敢进来,事实上袁绍并没有阻止这些人入帐。

    因此门口的亲兵也并没有阻拦,任由许攸进入。

    刚走进大帐,许攸就望见了满地狼藉,以及正在大声叫骂刘备且满脸悲愤的袁绍。

    现在的袁绍的确很愤怒,但要说有多伤心,  那倒未必。

    渤海郡地势偏远,丢了虽然可惜,但不是不能承受之痛。韩猛死了也就死了吧,自己无能,也怪不得别人。

    唯有长子袁谭被俘,这才是袁绍真正放心不下的地方。

    袁绍妻妾近十人,  儿子也有七八个,但只有袁谭、袁熙、袁尚为正室所出,  深得他的喜爱。而且除了嫡长子袁谭之外,  其他的两个儿子年岁尚小,还不足以担当大任。

    而且一旦刘备以长子袁谭为筹码,来跟自己的讲条件,自己该如何应对?

    答应,难免会有损失。

    不答应,又怕寒了麾下人心。

    一念及此,袁绍不禁有些头疼,心中对刘备的恨意愈发浓烈。。

    “刘玄德,你枉有仁义之名,却行此龌龊之事,某恨不得生啖你肉!”

    袁绍又骂了一句,却正好看到走进来的许攸。只是袁绍现在正在气头上,见许攸没有主动开口,他便也没有招呼许攸。

    许攸见此,也只是摇头一笑,  捻了捻胡须,并不在意。

    但他这一笑,却成功加剧了袁绍的怒火。

    我失人失地,  甚至连儿子都被抓了,你居然还笑得出来!

    袁绍冷哼一声,开口道:“子远,你今日似乎心情不错,有何喜事,不妨说来听听。”

    许攸当然听得出袁绍话中的阴阳怪气,但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。不过是何种态度,总之先吸引袁绍的注意力再说。

    劝人得讲究方法技巧,甚至得拉动情绪,而许攸向来自诩是此道高手。

    “非是在下有喜事,乃是主公有喜事。”许攸拱了拱手,开口笑道。

    袁绍终于绷不住了,大声斥责道:“许子远,我儿刚被俘虏,你却说有喜事,实在是欺人太甚!”

    “主公何必动怒,某所说的喜事,与大公子正好息息相关。”许攸面不改色,口中继续说道,“主公所忧者,无非是大公子被俘。在下有一计,足可保大公子无虞。”

    袁绍一听跟自己儿子有关,果然成功被吸引了注意力,连忙问道:“哦,子远有何计,还不速速说来。”

    许攸也不卖关子,直接开口道:“主公,刚才兖州来使,欲要求见主公。”

    “这与我儿安危有何干系?”袁绍不解道。

    “自然是有关系的,主公稍坐,请听在下一言。”许攸开口笑道,“主公可曾听说过,昔年楚骑追高祖,高祖急,推孝惠、鲁元车下,滕公常下收载如是者三。”

    闻言,袁绍不由点了点头,眼中却露出一丝疑惑。

    许攸所讲的这句话,其实是汉高祖刘邦的一个小故事。

    当时刘邦被楚军追杀,坐着马车逃跑,但马力有限,刘邦为了增加自己的逃生几率,遂一脚将儿子汉惠帝,女儿鲁元公主踹下了马车,想借此让马车跑得更快些。

    不过当时赶车的车夫是夏侯婴,这家伙虽然对刘邦忠心耿耿,却不忍两个孩子落入敌军之手,遂下车将孩子抱回了车。

    刘邦大怒,再度一脚将两個孩子踹了下去,夏侯婴就又下车去捡。

    这个流程重复了好几次,最后刘邦实在受不了夏侯婴了,扬言夏侯婴再敢下车捡孩子,就杀了夏侯婴。

    但夏侯婴却还是坚持己见,最终救了这两个孩子。

    这段典故袁绍自然听过,他疑惑的是,许攸此时为什么会讲这个典故。

    许攸笑道:“主公,高祖身为人父,难道不疼爱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吗。”

    呵呵……

    就刘邦那样的,他你说他疼爱自己的孩子,谁信啊!

    毕竟刘邦的事迹,大家都耳熟能详。他连自己老爹都不在乎,能干出抛妻弃子的事,可一点都不稀奇。

    虽然袁绍很想这么回答,但明显不合适。

    “高祖英烈神武,自然不会不疼爱自己的孩子。”

    袁绍答道,老老实实做起了自己的捧哏。

    许攸继续笑道:“可危急关头,高祖为何还是要推两个孩子下车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

    袁绍一时语塞。

    许子远,你拿这种问题问我,故意找茬是不是!

    许攸却没有让袁绍下不来台,而是直接给出了答案:“因为高祖明白,楚军的目标是自己,能与项籍争天下的人,也只有自己。

    孝惠帝和鲁元公主,不过是因为自己才会被楚军追逐。只要自己还活着,即便两个孩子落入敌手,也不会收到任何伤害,因为他们是重要的筹码。

    可若是自己死了,两个孩子就算侥幸存活,也躲不过楚军的追杀。是以,高祖推孩子下车,其实也是为了保护他们性命。”

    袁绍不是蠢人,他当即明白了许攸讲这个典故的意义。

    “子远,你的意思是,我儿在刘备处,并不会有生命危险?”

    许攸笑道:“然也。”

    袁绍又问道:“可若刘备那厮以我儿为筹码,使某割地赔款,又该如何处之?”

    “敷衍即可,反正大公子不会有生命之危,道理方才在下已经讲过了。”许攸说道,“只要主公一日兵强马壮,世人敬服,那大公子就绝不会有危险。”

    许攸这番说的极有道理,至少听上去是这样。

    至于某位不讲武德的林监军会如何利用这枚筹码,还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
    听了许攸的话,袁绍顿时大喜道:“听子远一言,如拨云见日!”

    儿子安全了,并且也不会成为要挟自己的条件,袁绍如何能不高兴。

    不管接下来的事情会如何发展,至少许攸这番说辞,已经起到了它该有的效果。

    听到袁绍的夸奖,一贯倨傲的许攸一脸得色,便又捻了捻胡须,拱手笑道:“主公皆因方才悲伤过度,才一时看不清利害,算不得在下之功。”

    袁绍继续问道:“子远,那你说说,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?兖州来使,又有何要紧之处?”

    “主公,请恕在下直言。”许攸继续开口道,“眼下渤海战事,已成胶着之势。前线探报传来消息,徐州此次出动了两万大军,领军将领乃赵子龙。据在下所知,此人心思缜密,更有万夫不当之勇。

    而眼下渤海已失,咱们已经失了先机,纵然颜将军再怎么勇猛,恐怕也无法取得胜利。”

    一说起渤海的战事,袁绍眼中的怒意又涌了上来,怒道:“难道就这么将渤海郡拱手相让?刘备这厮,着实太过可恨!”

    见袁绍又有暴走的倾向,许攸赶紧又劝道:“主公息怒,时局如此,再说也是无用。为今之计,若想破局,只能从其他方面入手。”

    “其他方面?”袁绍疑惑道。

    许攸点了点头道:“不错,眼下战事胶着,便只能着手拉拢外援。以主公之威望,借袁氏之声名,拉拢兖州内外诸侯共击刘备,方为上策。

    去岁年末,兖州刺史刘公山为刘备所擒,眼下兖州理应群龙无首才是。可东郡名士陈公台突然来使,只能说明兖州有变。主公不妨接见他,最好能将笼络一番。再者河内太守,广陵太守,皆唯主公马首是瞻。可许以重利,使其共击刘备,必然能胜!”

    袁绍却不认同许攸的看法,摇了摇头道:“刘备其人虽卑鄙无耻,但麾下猛将如云,某眼下还立足未稳,若贸然出兵,恐胜算不大。”

    “主公,去岁一直在征讨董贼,刘备麾下近十万大军,更是每每冲锋在前。徐州本不富裕,如何经得起刘备如此折腾?

    若不出在下所料,此时徐州虽有兵马,却无粮草。不然此次赵子龙突袭渤海,就不会只带两万兵马。”

    闻言,袁绍目中一亮,当下一拍桌案道:“对,子远你说得对!若无粮饷,就算再多的兵马也无济于事!此乃天赐良机,断然不可放过。

    走,随某去见兖州使臣,与其相约共击刘备!”

    此时的袁绍,在许攸一番剖析局势后,再度恢复了信心。

    甚至幻想着由自己号召,再来一次诸侯讨董。

    只不过这次要集火的对象,从董卓变成了刘备。

    而作为兖州使臣的陈宫,此刻正端坐在堂上,与袁绍外甥高干谈笑风生,脑中盘算着待会如何取得袁绍的支持。

    自从他与程昱一起说服曹操占据兖州后,新的问题便接连而来。

    首要问题有两点,

    其一,作为中原腹地的兖州,自然是一块肥肉,如何占领?

    关于这点,倒也不难解决。

    自刘岱与桥瑁一死一困后,兖州势力基本群龙无首,被分割成了好几块。其中最大的一股势力,就是济北太守鲍信,其次便是山阳太守袁遗。

    鲍信自不必说,程昱和陈宫二人就是他向曹操举荐的,而他本人更是曹操的铁杆粉丝,当先就表达了支持的态度。

    什么,孟德你要当兖州牧?

    那可真是太好了!

    主公在上,请受我一拜!

    而陈宫和程昱也在兖州颇有名望,这两人主动替曹操与兖州一众世家达成了协议,算是确立了曹操的地位。

    山阳太守袁遗,嘴上自然是没意见的,至于他心里是怎么想的。

    曹操等人表示,这不重要。

    在鲍信、陈宫、程昱三人的努力下,曹操只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,便接管了大半个兖州。

    至于剩下的部分,也可以慢慢招揽。

    其次,便是第二点,接管兖州之后该如何站稳脚跟。

    兖州身为中原腹地,自然也是四战之地,更何况眼下诸侯中最强大的三人,占据徐州的刘备、占据冀州的袁绍、占据豫州的袁术,他们的地盘刚好把兖州团团围住。

    这是巧合吗?

    陈宫并不这么认为,但坐在四战之地的火炉子上,若不采取行动,莫说发展,被灭也只是早晚的事情。

    谷睃

    于是陈宫和程昱按照原定计划,刚与兖州世家谈妥之后,便想着勾连三方诸侯的其中一方引为后援。如此就算另外两方出手攻打,自己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。

    曹操也不傻,去年兖州刺史刘岱和东郡太守桥瑁,到底为何被刘备所灭,答案他心里早就有数。

    难不成还真是不遵天子之命,意欲谋反不成?

    这个借口,也只能骗骗三岁小儿。

    还不是他林子初眼看刘岱不好控制,才出手将其除掉,好亲自接管兖州,或是再扶持一个傀儡。

    而且此番自己受林朝之命前来劝说鲍信,如今却占据了兖州,不仅理亏,更是在实际层面上损害了刘备的利益。

    因此,与刘备结盟的可能性也就不复存在了。

    再看豫州袁术,这家伙年少时在京城时就与曹操不合,虽然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因为曹操和袁绍走得近。

    但不可否认的是,袁绍自恃出身高贵,没少干出奚落曹操的事情。再者刘备与袁术眼下还是盟友,想获取他的支持,也没这么容易。

    尽管如此,曹操还是派人去见了袁术,准备晓以利害。

    至于能不能成功,曹操没报过希望。

    但天下争霸这种事,向来利益为先,袁术若是能被情绪左右决断,那足以证明他不能成大事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就剩下最后一位盟友的人选了。

    没错,就是冀州袁绍。

    且不说曹操与袁绍私交甚厚,就算眼下双方的境遇,都有不少相似之处。

    同样是刚刚才执掌一州,同样是立足未稳,又同样得罪了刘备。

    不同的是,曹操有少许背叛刘备的行为,而袁绍则是直接被刘备按在地上摩擦了一顿。

    有道是同欲者相憎,同忧者相亲。同病相怜的两人,自然是盟友的最佳人选。

    如此,向东可抵御刘备,向南可防备袁术,这甚至有些原本历史上孙刘联盟的影子,说是命中注定也不为过。

    于是,曹操派出目前自己麾下第一谋臣陈宫,亲自前往邺城求见袁绍,希望说服他与自己结盟。

    厅堂中,袁绍听完了陈宫的来意,心中大为震惊的同时,也立刻欣喜起来。

    孟德这波操作可以啊,居然摘了刘备的桃子!

    一个字,爽!

    两个字,有种!

    三个字,我喜欢!

    四个字,干得漂亮!

    刘玄德,你也有今天!

    结盟,马上结盟。某不仅要与孟德结盟,还要号召中原诸侯一同东进徐州,共讨刘备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泰山,奉高。

    此时的林朝,将诸葛亮等人留在南城,并放权他处理泰山羊氏后,便带着太史慈和陈登一路来到了奉高。

    要说奉高这个地方,林朝去年来过,自然没什么稀奇的。

    不过奉高县旁边有一个地方,林朝一直想去看看,那就是泰山!

    确切的说,是重走昔年汉武帝封禅之路。

    西汉元封元年,刘彻东巡至此,登泰山而封禅,随后便在此地单独设立一县,更是将其改为泰山郡治所。

    这便是奉高的由来。

    而林朝这次难得有时间出来放松心情,便想着去瞻仰一番。

    当然……还有另一个小目的。

    初平二年四月初。

    当朝太尉府长史,安喜侯林子初登临泰山。

    此行,林朝带的护卫极少,加上太史慈也不到十人,甚至一路跟随的陈登也被他留在了奉高。

    而这不到十人里面,有七八人是因为此番行事需要,而不得不带上。

    林朝体弱,爬到半山腰的时候,已经累得气喘吁吁,后面的路程就只能让太史慈搀扶着。

    纵然如此,这还是他这几年时不时亲临战场锻炼出来的结果。

    “监军,不如停下来歇息片刻。”

    山道上,太史慈见林朝走得极为费劲,便忍不住开口劝道。

    林朝却摇了摇头,继续向前走去,步伐缓慢而又无比坚定。

    见林监军执意如此,太史慈只好跟上,并一路搀扶。

    在两人身后,有七八名校事府的精锐跟随着。

    不过这七八人并没有空着手,而是抬着一块石碑,在山间小道上行走得很是吃力。

    又走了一会,林朝见这七八人已满头大汗,便下令休息一会。

    太史慈搀扶林朝坐下后,便赶紧递过来一壶水。

    林朝接过喝了两口后,就见太史慈看了看抬着石碑的那七八人,然后用极低的声音说道:“监军,等石碑埋下之后,这几人要不要……”

    说着,太史慈做出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。

    这一幕看得林朝大皱眉头,急忙低声呵斥道:“子义,此事万万不可!”

    “可是消息一旦泄露出去,恐怕会坏了监军您的大事……”

    太史慈还没说完的时候,林朝便已经挥袖阻止道:“子义啊,你的好意某明白。不过这些随从皆是校事府内的精锐之士,对某也是忠心耿耿,又岂能行此杀人灭口之事。

    至于泄露消息……你说到时候世人会信他们,还是会信某?

    若世人信某,他们就算把消息泄露出去,也没人会信。

    若是世人不信某,不用他们泄露,随便有不知情者编造些流言便能坏事,你可明白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太史慈抱拳道,“监军,属下知错了。”

    林朝笑着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,温言道:“你没错,但思索的方向不对。子义你记住,有些底线是必须要遵守的。因为底线就是底线,不能后退一步。你今日退了,明日便还会退,后日也是如此,如此下来便会有无数次的后退。

    再者,某今日若依你之言,杀这些人灭口,他日未必不能杀你灭口。”

    林朝的声音很轻,话中满是安抚的意思,但是却听得太史慈心中一紧,脊背发凉。

    “监军,属下真的知错了。”

    太史慈抬起头来望着林朝,极为认真道。

    “好了,不必如此紧张,某没有责怪你的意思,只希望你以后不要再有这种想法。”林朝继续笑道,“上位者最忌外宽内紧,莫说今日如此,即便将来子义你独掌一军时,也该记住此理。”

    太史慈这人什么都好,就是有时候容易反应过激。

    一个月前在朐县时,田丰要带走糜芳,太史慈也曾表示过反对。

    他的理由是既然已经得罪了糜芳,那就不如直接斩草除根,不然糜芳心中怨恨,指不定日后会干出什么事情来。

    可林朝却摇头一笑,当场否决了太史慈的提议。

    笑话,以我林子初今时今日的地位,想杀我的人多如牛毛,还需要顾忌一个糜芳的报复?

    上位者自然该有上位者的胸襟气魄,不能太过睚眦必报。

    莫说糜芳,就算是他兄长糜竺又如何?

    自己若饶他一命,他绝对会感激涕零,他也只能感激涕零。

    因为林朝捏死他,跟捏死一只蚂蚁没有任何区别。

    这番话说完,林朝又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以示安抚,随后便起身而去,将手中的水囊扔给抬石碑的七八名校事府精锐。

    “都多喝点,上山的路还早着呢!”林朝冲众人笑道。

    众人急忙准备站起来拜谢,却被林朝挥袖阻止。反观林朝自己却走到了他们旁边,跟他们一起席地而坐。

    “各位,此碑极为重要,待会抬的时候可不要弄烂了。而且今日之事极为机密,以后不许向任何人说起,你们可明白?”

    林朝没有用命令的语气,反而像唠家常一样跟众人表达着自己的要求。

    “唯!”

    众人连忙抱拳道,脸上满是坚定之色。

    林朝与众人又聊了一会,这才起身开始欣赏自己的杰作。

    说起这块石碑的由来,林朝还是从朐县村落看到那块巨大的墓碑后,才得出的灵感。

    今日,我便创造一个历史依据出来。

    一想到日后发掘出石碑的场景,林朝嘴角便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容,迎着中午灿烂的阳光,刚到照耀在石碑上面。

    只见石碑上开头便有八个大字——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!

    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这石碑上的字虽然工整漂亮,但林朝总感觉少了那么点意思。

    嗯,回头再写封信催一催李儒,问问他时候发钟繇这老小子发快递送过来。

    李文优,你办事效率不行啊!

    我只想要个书法大家,帮我伪造一块有历史年份的石碑,我有什么错?

    要是这上面的字是钟繇亲自手写……

    啧啧,想想都是一件美事!

    7017k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wojiushishen.com/yt69262/30692425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wojiushishen.com。我就是神!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wojiushishe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