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就是神! > 这个三国很核理 > 第五百八十三章 郭嘉的障眼法

第五百八十三章 郭嘉的障眼法

    管亥最终还是死了,死得悄无声息,甚至是毫无波澜。

    于吉和左慈修道数十载,对于养生炼丹自然有着极强的造诣,但技击之术也没落下,毕竟想要行走在这样一个乱世,手下没点真功夫简直寸步难行。

    二人修炼的当然不是阵战厮杀之术,而是一种近身短兵相接的剑术,有点类似于古时刺客常用的杀人术。

    一击得手,远遁千里!

    倘若披挂上马,使用长兵器对战,以左慈和于吉的水准想要击杀管亥,自然得废一番功夫。

    但此时的管亥早已脱下战甲,而军帐中也没有长兵器施展的空间,自然三两下便被左慈用剑刺伤,继而被于吉手起剑落,割下了首级。

    从于吉突袭斩杀门口的守卫开始,再到入账击杀管亥,整个过程不过一刻钟的时间,极为干净利落。

    甚至管亥都没能发出大的声响,仅仅两声呼救而已。

    等亲卫赶到的时候,帐中便只剩下了一具无头尸首,而始作俑者于吉和左慈,早已在混乱中与黄巾军士卒融为一体,最终又在混乱中潜行逃匿。

    二人离开之后,打探到刘备所在的地方之后,便于第二日抵达了高密县。

    在将管亥的首级进献给刘备之后,二人拒绝了刘备的封赏,并当场辞行而去。

    管亥的死,对平定青州自然有着众大的意义。而刘备也没有放弃这个大好的机会,当场决定亲自上阵,率臧霸、尹礼、吴敦等人统军东进,进攻剩余的黄巾残部。

    只是临行之前,郭嘉却正好生了一场大病,因此并没有随军出征。

    可等刘备率军出征后的第二天,郭嘉的病却不药而愈,甚至当场提着一壶酒去登门拜访孔融。

    对于郭嘉的到来,孔融其实是一脸懵逼的。但眼下郭嘉明显是刘备手下的头号宠臣,孔融还是依礼接待了郭嘉。

    两人客套一番之后,郭嘉才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来意。

    “文举公,方今天下动乱,有志之士无不思得明君圣主,以匡扶社稷,安定天下。前有国贼董卓霍乱朝纲,欺凌幼主,擅行废立之事。后有袁绍擅杀州牧,结党营私,欲使社稷倾危,为祸天下。

    值此危难之际,我主起于寒微,却先后剿乱平叛,辗转四战,志在匡汉兴国,虽百死而不悔。后值先帝驾崩,我主镇守一方,保境安民,又力战董贼,讨灭袁绍。

    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于将倾,如此忠直之臣,足可为大汉柱石,文举公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郭嘉这番话马屁的意味虽然浓了一些,但终究是实话,也是刘备所作所为的真实写照,所以孔融倒是没有出言反驳。

    相反,孔融虽然性情狂傲,却并不傻。

    从郭嘉一开口开始,他就在思索郭嘉的来意,等郭嘉说完之后,孔融心中便已有了计较。

    郭奉孝如此言语,应该是想让某替他刘玄德请功。

    不过这也是应有之意,自古忠臣立功,天子理当重恩厚赏以安其心,倒是没有任何的问题。

    想着,孔融便开口道:“奉孝所言,某深以为然。太尉功高劳苦,为世之楷模,自当列土封疆。某虽不才,倒也有些人望,愿联名上表为太尉请功。”

    这时代的人讲究含蓄,有些事情不能太赤裸裸。

    就如请功这种事,若刘备目前官爵不高,权位不重,自然可以将功劳上报朝廷,再由天子封赏。

    但此事难就难在刘备如今已是食邑过千户的列侯,官位也是秩万石的三公之首。在他的上面,严格来说便只有大将军这一个官职,或是那不长设的太傅一职。

    这种时候再立下大功,上报朝廷的时候,便得有一些名满天下且在朝的名士为其请功,如此方能显得刘备甚得人望,居高位也是众望所归。

    以孔融如今的名声、官职,恰好刚刚能达到名满天下的及格线。

    而最重要的是,孔融的人脉也很广,毕竟孔氏身为孔子后裔,七世祖孔霸又曾是汉元帝的老师,拜太师之位,自从孔氏跻身高位,不仅是圣人之后,又成为了世家高门。

    传到孔融这一代,孔氏自然是交游广阔,身后也有着一大批的士族力量。

    所以郭嘉要的不仅仅是孔融一个人的支持,而是孔融身后整个士族网络的支持。

    毕竟郭嘉这一手也是时下最流行的玩法,所以孔融第一时间便心领神会,并表示愿意帮忙上表。

    但他吃不准的是,刘备究竟想要何职,才值得如此兴师动众的请自己呼朋唤友。

    不过郭嘉不是谜语人,他很快解开了孔融的疑惑。

    “文举公,以我主如今之功,拜何官爵为妥?”

    闻言,孔融先是愣了一下,继而目光微动道:“太尉之功,自是可列土封疆,然如今天子年幼,急需大德之士教导,不如某上表天子,请拜太尉为太傅如何?此外,也该增添食邑,以慰其功。”

    太傅这个位置,乃是真正的满朝文武第一人,地位还在大将军之上,也算到了人臣顶峰。

    可郭嘉对这个答案却不满意,摇了摇头道:“天子乃天下之主,教导大任自然不敢推辞。但如今我主掌四州之地,政务繁忙,日理万机,倘若一旦入京教导天子,何人能继任之,在下以为文举公此言不妥。”

    孔融本就没指望刘备能放弃地盘入京,只是郭嘉却一本正经的反驳,那就证明太傅和增添食邑的筹码不够。

    “既然某言之不妥,还请奉孝指点迷境。”

    不要在打哑谜了,大家打开天窗说亮话,刘玄德到底想要什么职位?

    郭嘉笑了:“在下之意,以我主如今之功,封王如何?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整个房内的气氛瞬间凝固了。

    孔融下意识屏住了呼吸,额头上当场就有冷汗冒出。

    两汉四百载以来,除几位开国元勋以外,再也没有因功封王之人!

    就算是那些开国元勋,最终也都落得个惨淡收场,无一例外。

    如今刘备想开历史先河,这对于孔融而言,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冲击。

    “奉孝此言不妥,高祖白马之盟有约在先:非刘氏而王者,天下共击之,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,天下共诛之。刘太尉虽居功至伟,但……”

    孔融话说到一半,整个人却愣住了。

    而对面的郭嘉,则始终是笑意盈盈。

    不对啊!

    他刘玄德好像就是宗室啊,虽然血缘关系远了些,但的确是货真价实的宗室!

    这……

    不得不说,这分明就是钻了白马之盟的空子。

    高祖刘邦的本意是,只有皇室成员才能封王,只有足够的功劳才能封侯。

    前者是身份血缘限定,后者则是功劳限定。

    但刘备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,足以卡一波bug。

    就凭他那一身不知稀释了多少代的血缘,是根本不可能封王的。若是以功劳论,他就算立下再大的功劳,也只能是侯爵。

    但两者若合在一起,那便有了封王的可能,而明面上不违祖制。

    所以,这才是孔融先下意识出言反驳,而后又愣住的原因。

    见孔融沉默,郭嘉再次拱手问道:“文举公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以功劳而封王……刘玄德倒是好想法。

    孔融想了想,便开口说道:“以太尉之功,此事倒是可以为之,但只恐招来非议。”

    “文举公多虑了。”郭嘉却冷笑道,“我主为朝廷讨贼平乱,居功至伟,倘若如此忠臣却遭非议,那便是这世间最大的不公。

    谁敢非议,谁便是乱臣贼子!

    倒行逆施者,终将自取其祸!”

    郭嘉这最后一句,不仅仅蕴含着警告的意味,更是一种势必要成就此事的决绝。

    又是一阵沉默后,孔融抬起头,开口问道:“不知太尉将以何处为封国?”

    虽然是郭嘉来找自己商议,但孔融已经默认了这是刘备的意思,当下便直接询问道。

    问封国,等同于问封号,毕竟孔融在上表劝进的时候,肯定要在其中写明刘备的封号。

    依照汉代制度,诸侯王以封国为号。也就是说你在何处立国,就得以封国的地名为号。

    当然也有例外,比如原本历史上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,虽然名号上是汉中王,但封地可不仅仅是汉中郡一地,它囊括了巴、蜀、广汉、犍为四个郡国,可以说是把整个益州适合种植的平原盆地都纳入了囊中。

    但如今刘备身在徐州,自然不可能将整个徐州纳为封地,所以郭嘉打算用一郡之地立国。

    郭嘉停顿片刻,便开口笑道:“在下观齐地甚为富饶,且物产丰盛,正是绝佳的立国之地,我主在此立国,必然能福荫万代,文举公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刘玄德这是要进位齐王。

    孔融心中想着,便点了点头道:“奉孝高见,太尉在齐地立国,必然能效仿齐桓尊王攘夷,匡正天下!”

    对于孔融心中那点小心思,郭嘉也不点破,只是笑了笑便又拱手道:“既如此,那在下便静候文举公佳音了。”

    只要孔文举肯率众上表,贾文和的三步计划,总算是完成了第一步。

    郭嘉心中想着,总算暂时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十日后,徐州东海郡边境。

    金秋九月,落叶随风飘零。

    虽是硕果累累的收获之际,但周围吹来的凉风,也已经有了初冬的寒意。

    从高密到郯县的路程并不是很长,纵然林朝没有刻意加速赶路,此时也已经隐约看到了远处耸立的郯县建筑。

    自初夏开始用兵,如今又是半载时光过去,总算扫灭了袁绍,将冀州与兖州纳入囊中。

    以如今青州的形势,估计最多两个月,在第一场雪落下之前,青州大地也能平定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麾下坐拥着青徐兖冀四州之地,林朝为刘备策划的大业,已经算是完成了一半的进度。

    有道是万事开头难,可一旦踏上了正轨,剩下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许多。

    这十天在路上,林朝并没有急着赶路,反而在欣赏沿途的风景,谋划着未来的方向。

    首先便是官制方面。

    当年初入徐州之时,手下控制的郡国不过四五个,凭借林朝与一众文臣武将的高效行政策略,自然能将地盘治理的井井有条。

    如今骤然增加了三州之地,原本的一些手段就开始不适用了,行政方面的改革,也就该提上日程了。

    不过好在林朝早有准备,之前设立内府之时,便有意侧重了职能分化方面,如今只需稍加改良便能推行下去。

    其次,便是三州之地的人心收拢。

    那些原本在袁绍、曹操手下坐享一部分特权的世家大族,其本身势力庞大,又没有对抗徐州的倾向,如今面临着改朝换代,心中自然有些惶恐不安。

    对于这类人,林朝尽量还是选择安抚,甚至必要时候,还可以派他们去制衡那些顽固不化的世家。

    天下乌鸦一般黑,但天下的世家可不是这样。

    有汝南袁氏这种妄图僭越的世家,也就有颍川荀氏这种胸怀理想,想要建功立业的世家,不可一概而论,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全都一棒子打死。

    再者,便是军队制度以及行政制度的改革。

    绝对的权力,必然带来绝对的腐败!

    不受监督的权力,必然会成长为能吞噬一切的怪物。

    因此权力必然也要受到监督,虽然目前徐州有师兄崔琰在负责监察百官,而田丰也时常狗拿耗子,举报自己发现的贪官污吏。

    但,这还远远不够!

    林朝的最终目标是,哪怕天子之权,也要受到监督!

    他刘备宽仁爱民,但不代表他的后代会一直如此,所以一定程度的限制就很有必要。

    但这是终极目标,也要找个时间和刘备开诚布公的谈一谈,不能一蹴而就。

    现在要做的,便是先一步削弱军队中实权将领的权力,诸如关羽、赵云、张辽、林夕等独领一军的将领,手中的兵权都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。

    最起码,不能让那些士卒只知有将军,而不知有主公!

    想到这里,林朝忽然笑了。

    要说削弱权力,好像自己的权力才最应该受到限制……

    最后嘛,才是林朝此次回徐州改革的重点,那就是在四州之地大规模开设学堂,免费招收适龄百姓人家的孩子进入。

    如此只需数年,世家垄断官场的局面就会大为改善。

    十年后,这一批出身最底层的读书人出仕之后,现行的察举制便名存实亡,届时便有了科举制度的生存土壤。

    如此,盘亘华夏大地数百年的世家大族,便敲响了灭亡倒计时。

    当然,此举必然会招来世家大族的激烈抵抗,不过林朝也早已做好了准备。

    自古大道之行,莫问凶吉。

    这件事毫无疑问是正确的,那就有必要去做。

    至于成与不成,全看天意。

    7017k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wojiushishen.com/yt69262/32127439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wojiushishen.com。我就是神!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wojiushishe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