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六十六章 流言如虎!衡州急报!
朱标心中一暖,笑道:“皇叔放心,我自有分寸。倒是您,连日操劳,更需保重。”
朱瀚闻言,微微一笑,心中虽感温暖却也深知责任重大。他不再多言,转身匆匆离开东宫,直奔户部而去。户部内,官员们早已接到消息,正焦急地等待着朱瀚的到来。
“瀚大人,您可算来了!”户部尚书一见朱瀚,连忙迎了上来,“地基加固所需物资清单已备好,但库存紧张,恐难以满足全部需求。”
朱瀚接过清单,迅速浏览了一遍,眉头紧锁。“立刻从各地紧急调拨,同时,通知富商,愿意捐赠物资者,朝廷日后必有重谢。”他语气坚定,不容置疑。
户部尚书闻言,虽感压力巨大,却也明白此刻非比寻常,连忙应承下来,迅速安排人手去办。
与此同时,朱瀚又命人快马加鞭前往锦衣卫,要求他们加强新都周边的巡逻,确保物资运输的安全,并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。
另一边,工部在李尚书的带领下,工匠们不分昼夜地投入到地基加固的工作中。雨水虽然依旧连绵不断,但工匠们的热情与决心却丝毫未减。
数日后,经过众人的共同努力,新都北城墙的地基终于得到了有效的加固。当朱标与朱瀚再次站在城墙上,望着那坚固如初的地基时,两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“皇叔,多亏了您的周密安排与大家的共同努力,新都才能化险为夷。”朱标感慨地说道。
朱瀚摇了摇头,“殿下过誉了,这是大家的功劳。不过,我们仍需保持警惕,确保迁都工程的顺利进行。”
正当两人交谈之际,一名侍从匆匆跑来禀报:“殿下、瀚大人,陛下有旨意传来,召二位即刻入宫觐见。”
朱标与朱瀚对视一眼,心中虽有疑惑,却也明白这是关乎迁都大事的紧要时刻。他们不敢耽搁,立刻整理衣冠,随侍从入宫面圣。
御书房内,陛下端坐在龙椅上,神色凝重地望着朱标与朱瀚。“新都地基之事,朕已有所耳闻。二位爱卿处置得当,朕心甚慰。”
朱标与朱瀚连忙跪拜谢恩。
陛下继续说道:“迁都之事关乎国运兴衰,不容有丝毫懈怠。朕命二位继续全力以赴,确保迁都工程的顺利完成。同时,对于此次事件中的有功之臣,朕定当论功行赏。”
朱标与朱瀚领旨谢恩后,起身站立于御书房内,两人的神情既有完成任务后的释然,也有对未来挑战的坚定。
陛下目光深邃,缓缓开口:“新都地基加固虽已完成,但迁都之事远未结束。标儿,瀚儿,你二人需更加紧密合作,确保每一步都万无一失。”
朱标拱手作揖,语气坚定:“儿臣遵旨,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父皇厚望。”
朱瀚亦躬身行礼,沉稳回应:“陛下放心,瀚定当尽心竭力,辅佐太子殿下,确保迁都大业顺利完成。”
陛下微微点头,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:“好,朕知你二人皆乃国之栋梁。但迁都之事,还需注意民心所向,不可急功近利,忽视了百姓的疾苦。”
朱标闻言,心中一动,随即说道:“父皇教诲极是,儿臣近日正计划亲自下访民间,了解百姓对迁都的真实看法与需求,确保迁都过程中,百姓利益得到妥善安置。”
朱瀚补充道:“殿下所言极是,臣亦建议设立专门机构,负责接收并处理百姓关于迁都的反馈与投诉,确保民意上达天听。”
陛下听后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:“如此甚好,民心乃国之本,不可不察。你二人能如此体贴民情,朕心甚慰。”
接着,陛下话锋一转,提及了朝中局势:“此外,迁都之际,朝中亦需稳定。棣儿近来动作频频,你二人需多加留意,勿让权力之争影响了迁都大计。”
朱瀚目光微凝,沉声道:“陛下放心,臣已加强对四皇子的监视,并设法削弱其在朝中的影响力,确保迁都过程中不会受到干扰。”
朱标亦表示赞同:“儿臣亦会密切注意朝中动向,与皇叔携手,共同维护朝局稳定。”
陛下点头,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:“你二人能如此同心协力,朕心甚安。记住,迁都不仅是土木之工,更是国家兴衰的关键。你二人需以大局为重,不可因私废公。”
朱标与朱瀚再次躬身行礼,齐声应道:“儿臣(臣)谨遵父皇(陛下)教诲。”
离开御书房后,朱标与朱瀚并肩走在回东宫的路上,气氛既严肃又充满默契。
朱标轻叹一声:“皇叔,迁都之路虽艰难,但有您在一旁辅佐,标儿心中便有了底气。”
朱瀚微微一笑,目光温和而坚定:“殿下言重了,瀚身为臣子,自当竭尽所能,辅佐殿下成就大业。”
迁都之事暂时告一段落,但朝中的暗流却从未真正平息。
“韩风。”朱棣轻声唤道,他的声音虽低,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韩风迅速步入书房,躬身行礼:“殿下有何吩咐?”
朱棣转过身,目光锐利地看向韩风:“迁都工程虽看似顺利,但我知道,太子与朱瀚绝不会轻易放松警惕。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动向,尤其是太子在民间的声望日益提升,这对我们极为不利。”
韩风点头,表示明白:“殿下放心,臣已加派人手,继续监视太子与朱瀚的一举一动,同时也在民间散布一些对太子不利的言论,试图削弱其声望。”
朱棣微微点头,但眼中仍有一丝不满:“这些还不够,我们需要更直接、更有效的手段。太子亲自下访民间,这是他的聪明之处,但也是我们的机会。”
韩风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疑惑:“殿下的意思是?”
朱棣冷笑一声,缓缓说道:“太子体恤民情,这是他的优点,但也是他的软肋。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,制造一些‘民意’,让太子陷入两难境地。”
韩风顿时明白了朱棣的意图,眼中闪过一丝狠厉:“殿下英明,臣即刻去安排。”
数日后,京城内外开始流传起一些关于迁都的“民意”。有传言称,新都规划不合理,百姓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;又有说法称,迁都工程劳民伤财,太子只顾自己政绩,不顾百姓死活。这些言论迅速在民间传播开来,引起了一片哗然。
太子朱标得知此事后,心中大为震惊。他立刻召集朱瀚及几位心腹谋士商议对策。
“皇叔,这些谣言显然是有人故意为之,目的就是要破坏迁都大计,削弱我的声望。”朱标紧握拳头,眼中满是愤怒与不甘。
朱瀚沉吟片刻,冷静分析道:“殿下勿急,这些谣言虽猛如虎,但只要我们行事光明磊落,自然能赢得民心。臣建议,殿下可加大下访民间的力度,亲自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,用实际行动来回应这些谣言。”
朱标点头赞同:“皇叔所言极是,我即刻安排行程,亲自前往新都及周边地区,了解百姓的真实需求。”
与此同时,朱棣在府邸中得知太子的反应后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。
“韩风,继续加大力度,我要让太子疲于奔命,无暇他顾。”朱棣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。
一时间,对太子不利的谣言如野火燎原般迅速遍布全城,街头巷尾,茶馆酒肆,无不在议论纷纷。这些谣言被精心编织,每一条都直指太子朱标的软肋,试图在他与民众之间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。
“你们听说了吗?太子为了迁都,不顾百姓死活,强征民力,搞得民不聊生啊!”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,在茶馆的角落里摇头叹息,声音虽轻,却足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。
“可不是嘛,我听说新都的规划乱七八糟,将来咱们的日子可怎么过哟!”旁边的一位妇人接过话茬,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担忧。
这些言论很快就在民间发酵,引发了不小的恐慌和不满。太子朱标亲民的形象,在这些谣言的冲击下,似乎也变得模糊起来。
谣言愈演愈烈,如同狂风巨浪般席卷京城,对太子朱标的声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。街头巷尾,人们议论纷纷,对太子的指责与质疑声此起彼伏。
“太子殿下怎能如此不顾百姓死活?迁都工程耗资巨大,我们的税赋却越来越重!”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,在市集的一角愤怒地挥舞着手中的拐杖,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愤慨。
“是啊,听说新都的规划也是一团糟,到时候我们搬过去,怕是要流离失所了。”旁边的一位年轻妇人附和道,眼中满是对未来的不安与恐惧。
这些谣言不仅在民间流传,甚至渗透到了朝堂之上。一些原本对太子持中立态度的官员,也开始对太子的决策产生质疑,朝中的气氛变得微妙而紧张。
面对这一连串的打击,朱标的心情沉重如铅。这些谣言背后必有推手,但眼下更重要的是如何平息民愤,重振民心。
“皇叔,我们该怎么办?”朱标在书房内焦急地踱步,向朱瀚寻求对策。
朱瀚眉头紧锁,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:“殿下,谣言止于智者,更止于真相。我们必须主动出击,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迁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。”
“具体该怎么做?”朱标急切地问道。
就在朱标心急如焚之际,一名下人匆匆走进书房,神色中带着几分喜色,高声禀报道:“殿下,有好消息!之前您亲自救助过的那些百姓,得知殿下被谣言所困,纷纷自发组织起来,要为殿下正名!”
朱标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亮光,连忙问道:“快说说,具体是怎么回事?”
下人详细禀报道:“那些百姓说,殿下曾多次微服私访,亲自解决他们的困难,从减轻税赋到解决春耕难题,桩桩件件都记在心里。他们感激殿下的恩德,不愿看到殿下被无端指责。现在,他们已经聚集起来,准备在市集、茶馆等公共场所为殿下澄清事实,揭露那些谣言的虚伪。”
朱标听后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,紧锁的眉头也稍稍舒展了一些。他转头看向朱瀚,眼中充满了感激与坚定:“皇叔,看来民心并未真正远离我。有这些百姓的支持,我更有信心度过这次难关。”
朱瀚微微一笑,目光中满是赞许:“殿下仁德,自能感召民心。这些百姓的举动,正是殿下平日里体恤民情、勤政爱民的最好证明。接下来,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,进一步引导舆论,让真相大白于天下。”
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,拄着拐杖,颤巍巍地走到朱标面前,声音虽颤但坚定:“太子殿下,老朽还记得那年春荒,是您亲自带着粮食和种子来到我们村,救了我们一家老小的命。那样的恩情,我们怎敢忘怀?如今有人敢诋毁您,老朽第一个不答应!”
旁边一位中年妇人接过话茬,眼眶微红:“是啊,殿下,我家那几亩薄田,年年受病虫害困扰,几乎颗粒无收。是您派人送来了新药和农技师傅,手把手教我们怎么防治,这才让我们有了活路。这样的好太子,怎么可能不顾百姓死活?”
人群中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,有的百姓回忆起太子减免税赋的善举,有的则感激太子在迁都过程中为他们规划的新家园。一位年轻的书生模样的男子,手持折扇,温文尔雅地站了出来:“殿下,吾等士子虽不事农耕,但也深知殿下心系苍生,所行皆为社稷计。谣言止于智者,吾辈愿执笔为剑,为殿下正名,让天下人皆知殿下之仁德。”
朱标听着这些真挚的话语,眼眶不禁有些湿润。他深深地向百姓们鞠了一躬,声音哽咽:“诸位乡亲,你们的支持与信任,是我最大的动力。我朱标在此立誓,无论前路多么艰难,我都将不忘初心,继续为百姓谋福祉,为大明开万世太平!”
http://www.wojiushishen.com/yt80679/39685462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wojiushishen.com。我就是神!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wojiushishen.com
朱瀚闻言,微微一笑,心中虽感温暖却也深知责任重大。他不再多言,转身匆匆离开东宫,直奔户部而去。户部内,官员们早已接到消息,正焦急地等待着朱瀚的到来。
“瀚大人,您可算来了!”户部尚书一见朱瀚,连忙迎了上来,“地基加固所需物资清单已备好,但库存紧张,恐难以满足全部需求。”
朱瀚接过清单,迅速浏览了一遍,眉头紧锁。“立刻从各地紧急调拨,同时,通知富商,愿意捐赠物资者,朝廷日后必有重谢。”他语气坚定,不容置疑。
户部尚书闻言,虽感压力巨大,却也明白此刻非比寻常,连忙应承下来,迅速安排人手去办。
与此同时,朱瀚又命人快马加鞭前往锦衣卫,要求他们加强新都周边的巡逻,确保物资运输的安全,并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。
另一边,工部在李尚书的带领下,工匠们不分昼夜地投入到地基加固的工作中。雨水虽然依旧连绵不断,但工匠们的热情与决心却丝毫未减。
数日后,经过众人的共同努力,新都北城墙的地基终于得到了有效的加固。当朱标与朱瀚再次站在城墙上,望着那坚固如初的地基时,两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“皇叔,多亏了您的周密安排与大家的共同努力,新都才能化险为夷。”朱标感慨地说道。
朱瀚摇了摇头,“殿下过誉了,这是大家的功劳。不过,我们仍需保持警惕,确保迁都工程的顺利进行。”
正当两人交谈之际,一名侍从匆匆跑来禀报:“殿下、瀚大人,陛下有旨意传来,召二位即刻入宫觐见。”
朱标与朱瀚对视一眼,心中虽有疑惑,却也明白这是关乎迁都大事的紧要时刻。他们不敢耽搁,立刻整理衣冠,随侍从入宫面圣。
御书房内,陛下端坐在龙椅上,神色凝重地望着朱标与朱瀚。“新都地基之事,朕已有所耳闻。二位爱卿处置得当,朕心甚慰。”
朱标与朱瀚连忙跪拜谢恩。
陛下继续说道:“迁都之事关乎国运兴衰,不容有丝毫懈怠。朕命二位继续全力以赴,确保迁都工程的顺利完成。同时,对于此次事件中的有功之臣,朕定当论功行赏。”
朱标与朱瀚领旨谢恩后,起身站立于御书房内,两人的神情既有完成任务后的释然,也有对未来挑战的坚定。
陛下目光深邃,缓缓开口:“新都地基加固虽已完成,但迁都之事远未结束。标儿,瀚儿,你二人需更加紧密合作,确保每一步都万无一失。”
朱标拱手作揖,语气坚定:“儿臣遵旨,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父皇厚望。”
朱瀚亦躬身行礼,沉稳回应:“陛下放心,瀚定当尽心竭力,辅佐太子殿下,确保迁都大业顺利完成。”
陛下微微点头,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:“好,朕知你二人皆乃国之栋梁。但迁都之事,还需注意民心所向,不可急功近利,忽视了百姓的疾苦。”
朱标闻言,心中一动,随即说道:“父皇教诲极是,儿臣近日正计划亲自下访民间,了解百姓对迁都的真实看法与需求,确保迁都过程中,百姓利益得到妥善安置。”
朱瀚补充道:“殿下所言极是,臣亦建议设立专门机构,负责接收并处理百姓关于迁都的反馈与投诉,确保民意上达天听。”
陛下听后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:“如此甚好,民心乃国之本,不可不察。你二人能如此体贴民情,朕心甚慰。”
接着,陛下话锋一转,提及了朝中局势:“此外,迁都之际,朝中亦需稳定。棣儿近来动作频频,你二人需多加留意,勿让权力之争影响了迁都大计。”
朱瀚目光微凝,沉声道:“陛下放心,臣已加强对四皇子的监视,并设法削弱其在朝中的影响力,确保迁都过程中不会受到干扰。”
朱标亦表示赞同:“儿臣亦会密切注意朝中动向,与皇叔携手,共同维护朝局稳定。”
陛下点头,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:“你二人能如此同心协力,朕心甚安。记住,迁都不仅是土木之工,更是国家兴衰的关键。你二人需以大局为重,不可因私废公。”
朱标与朱瀚再次躬身行礼,齐声应道:“儿臣(臣)谨遵父皇(陛下)教诲。”
离开御书房后,朱标与朱瀚并肩走在回东宫的路上,气氛既严肃又充满默契。
朱标轻叹一声:“皇叔,迁都之路虽艰难,但有您在一旁辅佐,标儿心中便有了底气。”
朱瀚微微一笑,目光温和而坚定:“殿下言重了,瀚身为臣子,自当竭尽所能,辅佐殿下成就大业。”
迁都之事暂时告一段落,但朝中的暗流却从未真正平息。
“韩风。”朱棣轻声唤道,他的声音虽低,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韩风迅速步入书房,躬身行礼:“殿下有何吩咐?”
朱棣转过身,目光锐利地看向韩风:“迁都工程虽看似顺利,但我知道,太子与朱瀚绝不会轻易放松警惕。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动向,尤其是太子在民间的声望日益提升,这对我们极为不利。”
韩风点头,表示明白:“殿下放心,臣已加派人手,继续监视太子与朱瀚的一举一动,同时也在民间散布一些对太子不利的言论,试图削弱其声望。”
朱棣微微点头,但眼中仍有一丝不满:“这些还不够,我们需要更直接、更有效的手段。太子亲自下访民间,这是他的聪明之处,但也是我们的机会。”
韩风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疑惑:“殿下的意思是?”
朱棣冷笑一声,缓缓说道:“太子体恤民情,这是他的优点,但也是他的软肋。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,制造一些‘民意’,让太子陷入两难境地。”
韩风顿时明白了朱棣的意图,眼中闪过一丝狠厉:“殿下英明,臣即刻去安排。”
数日后,京城内外开始流传起一些关于迁都的“民意”。有传言称,新都规划不合理,百姓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;又有说法称,迁都工程劳民伤财,太子只顾自己政绩,不顾百姓死活。这些言论迅速在民间传播开来,引起了一片哗然。
太子朱标得知此事后,心中大为震惊。他立刻召集朱瀚及几位心腹谋士商议对策。
“皇叔,这些谣言显然是有人故意为之,目的就是要破坏迁都大计,削弱我的声望。”朱标紧握拳头,眼中满是愤怒与不甘。
朱瀚沉吟片刻,冷静分析道:“殿下勿急,这些谣言虽猛如虎,但只要我们行事光明磊落,自然能赢得民心。臣建议,殿下可加大下访民间的力度,亲自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,用实际行动来回应这些谣言。”
朱标点头赞同:“皇叔所言极是,我即刻安排行程,亲自前往新都及周边地区,了解百姓的真实需求。”
与此同时,朱棣在府邸中得知太子的反应后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。
“韩风,继续加大力度,我要让太子疲于奔命,无暇他顾。”朱棣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。
一时间,对太子不利的谣言如野火燎原般迅速遍布全城,街头巷尾,茶馆酒肆,无不在议论纷纷。这些谣言被精心编织,每一条都直指太子朱标的软肋,试图在他与民众之间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。
“你们听说了吗?太子为了迁都,不顾百姓死活,强征民力,搞得民不聊生啊!”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,在茶馆的角落里摇头叹息,声音虽轻,却足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。
“可不是嘛,我听说新都的规划乱七八糟,将来咱们的日子可怎么过哟!”旁边的一位妇人接过话茬,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担忧。
这些言论很快就在民间发酵,引发了不小的恐慌和不满。太子朱标亲民的形象,在这些谣言的冲击下,似乎也变得模糊起来。
谣言愈演愈烈,如同狂风巨浪般席卷京城,对太子朱标的声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。街头巷尾,人们议论纷纷,对太子的指责与质疑声此起彼伏。
“太子殿下怎能如此不顾百姓死活?迁都工程耗资巨大,我们的税赋却越来越重!”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,在市集的一角愤怒地挥舞着手中的拐杖,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愤慨。
“是啊,听说新都的规划也是一团糟,到时候我们搬过去,怕是要流离失所了。”旁边的一位年轻妇人附和道,眼中满是对未来的不安与恐惧。
这些谣言不仅在民间流传,甚至渗透到了朝堂之上。一些原本对太子持中立态度的官员,也开始对太子的决策产生质疑,朝中的气氛变得微妙而紧张。
面对这一连串的打击,朱标的心情沉重如铅。这些谣言背后必有推手,但眼下更重要的是如何平息民愤,重振民心。
“皇叔,我们该怎么办?”朱标在书房内焦急地踱步,向朱瀚寻求对策。
朱瀚眉头紧锁,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:“殿下,谣言止于智者,更止于真相。我们必须主动出击,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迁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。”
“具体该怎么做?”朱标急切地问道。
就在朱标心急如焚之际,一名下人匆匆走进书房,神色中带着几分喜色,高声禀报道:“殿下,有好消息!之前您亲自救助过的那些百姓,得知殿下被谣言所困,纷纷自发组织起来,要为殿下正名!”
朱标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亮光,连忙问道:“快说说,具体是怎么回事?”
下人详细禀报道:“那些百姓说,殿下曾多次微服私访,亲自解决他们的困难,从减轻税赋到解决春耕难题,桩桩件件都记在心里。他们感激殿下的恩德,不愿看到殿下被无端指责。现在,他们已经聚集起来,准备在市集、茶馆等公共场所为殿下澄清事实,揭露那些谣言的虚伪。”
朱标听后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,紧锁的眉头也稍稍舒展了一些。他转头看向朱瀚,眼中充满了感激与坚定:“皇叔,看来民心并未真正远离我。有这些百姓的支持,我更有信心度过这次难关。”
朱瀚微微一笑,目光中满是赞许:“殿下仁德,自能感召民心。这些百姓的举动,正是殿下平日里体恤民情、勤政爱民的最好证明。接下来,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,进一步引导舆论,让真相大白于天下。”
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,拄着拐杖,颤巍巍地走到朱标面前,声音虽颤但坚定:“太子殿下,老朽还记得那年春荒,是您亲自带着粮食和种子来到我们村,救了我们一家老小的命。那样的恩情,我们怎敢忘怀?如今有人敢诋毁您,老朽第一个不答应!”
旁边一位中年妇人接过话茬,眼眶微红:“是啊,殿下,我家那几亩薄田,年年受病虫害困扰,几乎颗粒无收。是您派人送来了新药和农技师傅,手把手教我们怎么防治,这才让我们有了活路。这样的好太子,怎么可能不顾百姓死活?”
人群中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,有的百姓回忆起太子减免税赋的善举,有的则感激太子在迁都过程中为他们规划的新家园。一位年轻的书生模样的男子,手持折扇,温文尔雅地站了出来:“殿下,吾等士子虽不事农耕,但也深知殿下心系苍生,所行皆为社稷计。谣言止于智者,吾辈愿执笔为剑,为殿下正名,让天下人皆知殿下之仁德。”
朱标听着这些真挚的话语,眼眶不禁有些湿润。他深深地向百姓们鞠了一躬,声音哽咽:“诸位乡亲,你们的支持与信任,是我最大的动力。我朱标在此立誓,无论前路多么艰难,我都将不忘初心,继续为百姓谋福祉,为大明开万世太平!”
http://www.wojiushishen.com/yt80679/39685462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wojiushishen.com。我就是神!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wojiushishe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