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渠竣工,前往偏远山区
随着时间的推移,太阳逐渐西沉,天边染上了晚霞的色采。然而,工地上却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。村民们仿佛忘记了疲惫,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——尽快挖通水渠,让干渴的土地得到滋润。
“瀚王殿下、太子殿下,咱们的水渠终于挖通了!”一位年轻村民兴奋地跑过来报告。
朱瀚和朱标闻言,连忙放下手中的工具,快步走向水渠。只见清澈的水流从上游缓缓流淌下来,沿着他们亲手挖掘的渠道,滋润着干涸的土地。
“乡亲们,咱们成功了!”朱瀚高声宣布道。他的声音在工地上空回荡,仿佛传遍了整个村庄。
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,围拢过来。他们望着流淌的水渠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,他们兴奋地在水渠边跑来跑去,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。
“瀚王殿下、太子殿下,咱们得给这条渠取个名字!”一位老农提议道。
“对,得取个好名字!”村民们纷纷附和道。
朱瀚沉思片刻,然后缓缓说道:“这条渠是咱们大家齐心协力挖成的,它见证了咱们的团结与奋斗。我看,就叫它‘团结渠’吧!”
“团结渠,好名字!”村民们纷纷赞同道。
“团结渠,这个名字好!”村民们纷纷附和,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幸福的笑容。
朱瀚望着村民们满足的神情,心中满是欣慰。他转头对朱标说:“殿下,看来咱们的选择没有错。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,让他们看到希望,这才是我们作为皇族应有的担当。”
朱标点头赞同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:“瀚王叔说得对,咱们不仅要解决眼前的困难,更要为百姓的长远福祉着想。这条‘团结渠’就是我们为百姓做的一件实事。”
这时,一位中年妇女手捧着自家种的瓜果走过来,恭敬地递给朱瀚和朱标:“二位公子,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,请一定要收下。”
朱瀚连忙推辞道:“大嫂,您太客气了,我们怎能收受百姓的东西呢?”
中年妇女坚持道:“二位公子为了我们村子,不辞辛劳,这份恩情我们永生难忘。这点瓜果虽不值钱,却是我们的一片心意,请务必收下。”
朱瀚见状,不再推辞,感激地接过瓜果:“多谢大嫂,您的心意我们领了。请放心,我们会继续努力,为百姓做更多实事。”
村民们也纷纷围拢过来,七嘴八舌地表达着感激之情。有的村民说:“二位公子真是活菩萨下凡,救了我们全村人的命。”有的则说:“以后二位公子若是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,尽管开口,我们一定全力以赴。”
朱瀚和朱标微笑着倾听村民们的感激之言,心中充满了温暖与满足。
朱瀚与朱标望着村民们热情洋溢的脸庞,心中满是感动。朱瀚微笑着对村民们说:“乡亲们,你们的认可与感激,是我们最大的动力。请相信,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,为你们争取更多的福祉。”
这时,一位年迈的老者缓缓走来,他眼中闪烁着泪光,声音哽咽地说:“二位公子,你们不仅帮我们挖了这条渠,更给了我们活下去的希望。我们这些老头子,本以为余生只能在苦难中度过,没想到还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样的变化。”
朱瀚连忙上前扶住老者,温言安慰道:“老丈,您言重了。我们是朝廷的臣子,为百姓谋福祉是我们的职责所在。看到大家的生活能有所改善,我们也感到无比欣慰。”
朱标接过话茬,坚定地说:“老丈,您放心,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。回去后,我们会将这里的一切如实禀报给父皇,让他知道百姓的真实需求。相信在父皇的英明领导下,大明江山定能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。”
村民们闻言,纷纷点头表示赞同,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。
接着,朱瀚提议道:“乡亲们,虽然水渠已经挖通,但我们的工作并未结束。接下来,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农田的水利建设,提高农作物的产量。同时,我们也会努力争取更多的赈灾物资和政策支持,确保大家能够安度难关。”
朱瀚的话音刚落,一位中年农夫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,他的脸上写满了焦虑与期待:“二位公子,您说得极是。我们这儿的田地,年年受旱,收成总是不稳定。若能加强水利建设,那可真是咱们百姓的福音啊!”
朱瀚微微一笑,目光温和地看向农夫:“大哥放心,我们会将这里的情况详细上报,并争取朝廷的支持,帮助大家改善灌溉条件。”
这时,旁边一位老妪也插话道:“是啊,公子。咱们村子的土地肥沃,可就是缺水。若能有稳定的水源,庄稼定能长得更好,咱们的日子也能宽裕些。”
朱标点头表示赞同,他走上前几步,对村民们说:“乡亲们,请相信我们,改善水利设施是我们此行的重要任务之一。我们会尽全力为大家争取资源,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。”
村民们闻言,纷纷投来感激的目光,有的人甚至眼眶泛红,低声啜泣。朱瀚见状,连忙安慰道:“乡亲们,别难过。我们是朝廷派来的,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。只要大家齐心协力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。”
这时,一位年轻的妇人抱着孩子走了过来,她的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:“二位公子,我家男人在外做工,家里的田地全靠我一人打理。若能有稳定的水源,我也能多种些庄稼,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些。”
朱瀚轻声问道:“大嫂,您家里现在种的是些什么作物?”
妇人回答道:“主要是玉米和小麦,但这些年收成都不好,不是旱就是涝,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。”
朱瀚沉思片刻后说:“大嫂,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大家种植一些耐旱耐涝的作物,比如高粱和豆类。同时,加强水利建设,确保作物在关键时刻能有足够的水源。” 妇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:“真的吗?那可太好了!我回家就跟男人商量商量,看能不能改种些高粱和豆类。”
朱瀚微笑着点头,目光中充满了鼓励:“大嫂,您回去和大哥好好商量一下,改种些耐旱耐涝的作物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。我们回去后也会尽快将这里的情况上报给朝廷,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。”
妇人感激地点了点头,眼中闪烁着泪光:“多谢公子,您的话给了我们一家子希望。我们一定会好好考虑,努力让日子过得更好。”
这时,一旁的老妪也凑上前来,她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,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:“公子,我们村里还有不少人靠编织为生,可近来丝线价格高涨,我们的手工艺品越来越难卖了。”
朱瀚闻言,眉头微皱,转头看向朱标,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。朱瀚温言道:“老妪,您放心,我们会将这个情况也一并上报。朝廷或许会考虑对这类纺织者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。”
老妪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光亮:“那真是太好了!我们这些手艺人,就盼着能有条活路。”
朱标在一旁补充道:“老妪,您不妨组织村里的手工艺人一起,形成规模,这样或许能更有议价权,也能更好地打开销路。”
老妪想了想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:“公子说得有理,我们确实应该联合起来,互相帮忙,共同面对困难。”
随着夕阳的西下,天色渐渐暗淡下来。朱瀚与朱标知道,今日的走访已经接近尾声,但他们心中的使命却远未结束。两人与村民们一一告别,承诺会将他们的每一份诉求都带回朝廷,争取最好的解决方案。
离开村庄后,朱瀚与朱标在回客栈的路上,继续讨论着今日的所见所闻。朱瀚沉声道:“殿下,看来百姓们的生活确实不易,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。”
朱标点头赞同:“瀚王叔说得对,我们必须将这里的真实情况如实禀报给父皇,让他了解民间的疾苦,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。”
回到客栈,两人立刻将今日的笔记整理成册,详细记录了每一位村民的诉求和建议。
次日清晨,随着第一缕阳光洒进客栈,朱瀚与朱标再次踏上了微服私访的旅程。每多走一步,就能多了解一份民情,多为百姓争取一份福祉。
这次,他们来到了一片更为偏远的山区。这里的百姓生活更加艰苦,山路崎岖,交通不便。但即便如此,朱瀚与朱标依然坚持步行前往,希望能更直观地了解这里的情况。
走进村庄,映入眼帘的是简陋的茅屋和贫瘠的土地。一位中年汉子迎了上来,他的脸上写满了风霜和疲惫:“二位公子,可是远道而来?”
朱瀚温和地笑道:“正是,我们乃行商之人,路过此地,想向乡亲们讨碗水喝,顺便看看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。”
汉子连忙引他们到自家简陋的院中,从水缸中舀出两碗清水递给他们:“二位公子请喝,我们这里虽穷,但水还是管够的。”
朱瀚与朱标接过水碗,一饮而尽,只觉甘甜解渴。他们放下水碗,开始与汉子攀谈起来。汉子叹了口气,缓缓说道:“我们这里地薄人稀,收成一直不好。官府虽有赈济,但总是杯水车薪。”
朱瀚认真听着,不时点头表示理解:“大哥,您放心,我们会将这里的情况如实上报给朝廷。同时,我们也会尽力为乡亲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”
汉子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:“那真是太好了!我们这些山里人,就盼着能有位好官能为我们说说话。”
朱瀚与朱标继续走访其他村民,每到一处都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困难。一位老妪拉着朱瀚的手,泪眼婆娑地说:“公子,我们这里缺医少药,生病了就只能硬扛。您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?”
朱瀚心中一酸,他轻轻拍了拍老妪的手背,温言安慰道:“老妪,您放心,我们会尽快联系医官前来为乡亲们看病。同时,我们也会建议朝廷在这里设立医馆,方便乡亲们就医。”
老妪闻言,激动得热泪盈眶:“那真是太好了!我们山里人终于有盼头了!”
随着朱瀚的承诺,老妪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。她紧紧握住朱瀚的手,仿佛要将这份温暖和感激永远镌刻在心底。
“公子,您真是活菩萨转世啊!我们这些山里人,平时生病了就只能硬扛着,有时候连看大夫的钱都凑不出来。您这话,可真是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。”老妪的声音有些哽咽,但满是感激。
朱瀚轻轻拍了拍老妪的手背,柔声道:“老妪,您别这么说。我们是朝廷派来的人,为百姓排忧解难本就是我们的职责。您放心,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帮助大家的。”
这时,一旁的一位中年汉子也忍不住插话道:“是啊,公子,我们这里的路太难走了,每次要下山去镇上看病,都得走上好几里地,费时费力不说,还耽误病情。要是真能在这里建个医馆,那真是太好了!”
朱瀚闻言,目光中闪过一丝坚定,他转头看向朱标,两人交换了一个肯定的眼神。随后,朱瀚对中年汉子说道:“大哥,您的建议非常中肯。我们确实应该尽快解决乡亲们看病难的问题。关于建立医馆,我有几个初步的想法,想和大家商议一下。”
中年汉子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惊喜,连忙道:“公子请讲,我们洗耳恭听。”
朱瀚微微点头,继续说道:“首先,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作为医馆的地址。这个地方应该便于乡亲们前来就医,同时也要考虑到水源、采光等因素,确保医馆的环境卫生。”(本章完)
http://www.wojiushishen.com/yt80679/40431104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wojiushishen.com。我就是神!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wojiushishen.com
“瀚王殿下、太子殿下,咱们的水渠终于挖通了!”一位年轻村民兴奋地跑过来报告。
朱瀚和朱标闻言,连忙放下手中的工具,快步走向水渠。只见清澈的水流从上游缓缓流淌下来,沿着他们亲手挖掘的渠道,滋润着干涸的土地。
“乡亲们,咱们成功了!”朱瀚高声宣布道。他的声音在工地上空回荡,仿佛传遍了整个村庄。
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,围拢过来。他们望着流淌的水渠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,他们兴奋地在水渠边跑来跑去,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。
“瀚王殿下、太子殿下,咱们得给这条渠取个名字!”一位老农提议道。
“对,得取个好名字!”村民们纷纷附和道。
朱瀚沉思片刻,然后缓缓说道:“这条渠是咱们大家齐心协力挖成的,它见证了咱们的团结与奋斗。我看,就叫它‘团结渠’吧!”
“团结渠,好名字!”村民们纷纷赞同道。
“团结渠,这个名字好!”村民们纷纷附和,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幸福的笑容。
朱瀚望着村民们满足的神情,心中满是欣慰。他转头对朱标说:“殿下,看来咱们的选择没有错。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,让他们看到希望,这才是我们作为皇族应有的担当。”
朱标点头赞同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:“瀚王叔说得对,咱们不仅要解决眼前的困难,更要为百姓的长远福祉着想。这条‘团结渠’就是我们为百姓做的一件实事。”
这时,一位中年妇女手捧着自家种的瓜果走过来,恭敬地递给朱瀚和朱标:“二位公子,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,请一定要收下。”
朱瀚连忙推辞道:“大嫂,您太客气了,我们怎能收受百姓的东西呢?”
中年妇女坚持道:“二位公子为了我们村子,不辞辛劳,这份恩情我们永生难忘。这点瓜果虽不值钱,却是我们的一片心意,请务必收下。”
朱瀚见状,不再推辞,感激地接过瓜果:“多谢大嫂,您的心意我们领了。请放心,我们会继续努力,为百姓做更多实事。”
村民们也纷纷围拢过来,七嘴八舌地表达着感激之情。有的村民说:“二位公子真是活菩萨下凡,救了我们全村人的命。”有的则说:“以后二位公子若是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,尽管开口,我们一定全力以赴。”
朱瀚和朱标微笑着倾听村民们的感激之言,心中充满了温暖与满足。
朱瀚与朱标望着村民们热情洋溢的脸庞,心中满是感动。朱瀚微笑着对村民们说:“乡亲们,你们的认可与感激,是我们最大的动力。请相信,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,为你们争取更多的福祉。”
这时,一位年迈的老者缓缓走来,他眼中闪烁着泪光,声音哽咽地说:“二位公子,你们不仅帮我们挖了这条渠,更给了我们活下去的希望。我们这些老头子,本以为余生只能在苦难中度过,没想到还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样的变化。”
朱瀚连忙上前扶住老者,温言安慰道:“老丈,您言重了。我们是朝廷的臣子,为百姓谋福祉是我们的职责所在。看到大家的生活能有所改善,我们也感到无比欣慰。”
朱标接过话茬,坚定地说:“老丈,您放心,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。回去后,我们会将这里的一切如实禀报给父皇,让他知道百姓的真实需求。相信在父皇的英明领导下,大明江山定能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。”
村民们闻言,纷纷点头表示赞同,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。
接着,朱瀚提议道:“乡亲们,虽然水渠已经挖通,但我们的工作并未结束。接下来,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农田的水利建设,提高农作物的产量。同时,我们也会努力争取更多的赈灾物资和政策支持,确保大家能够安度难关。”
朱瀚的话音刚落,一位中年农夫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,他的脸上写满了焦虑与期待:“二位公子,您说得极是。我们这儿的田地,年年受旱,收成总是不稳定。若能加强水利建设,那可真是咱们百姓的福音啊!”
朱瀚微微一笑,目光温和地看向农夫:“大哥放心,我们会将这里的情况详细上报,并争取朝廷的支持,帮助大家改善灌溉条件。”
这时,旁边一位老妪也插话道:“是啊,公子。咱们村子的土地肥沃,可就是缺水。若能有稳定的水源,庄稼定能长得更好,咱们的日子也能宽裕些。”
朱标点头表示赞同,他走上前几步,对村民们说:“乡亲们,请相信我们,改善水利设施是我们此行的重要任务之一。我们会尽全力为大家争取资源,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。”
村民们闻言,纷纷投来感激的目光,有的人甚至眼眶泛红,低声啜泣。朱瀚见状,连忙安慰道:“乡亲们,别难过。我们是朝廷派来的,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。只要大家齐心协力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。”
这时,一位年轻的妇人抱着孩子走了过来,她的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:“二位公子,我家男人在外做工,家里的田地全靠我一人打理。若能有稳定的水源,我也能多种些庄稼,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些。”
朱瀚轻声问道:“大嫂,您家里现在种的是些什么作物?”
妇人回答道:“主要是玉米和小麦,但这些年收成都不好,不是旱就是涝,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。”
朱瀚沉思片刻后说:“大嫂,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大家种植一些耐旱耐涝的作物,比如高粱和豆类。同时,加强水利建设,确保作物在关键时刻能有足够的水源。” 妇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:“真的吗?那可太好了!我回家就跟男人商量商量,看能不能改种些高粱和豆类。”
朱瀚微笑着点头,目光中充满了鼓励:“大嫂,您回去和大哥好好商量一下,改种些耐旱耐涝的作物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。我们回去后也会尽快将这里的情况上报给朝廷,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。”
妇人感激地点了点头,眼中闪烁着泪光:“多谢公子,您的话给了我们一家子希望。我们一定会好好考虑,努力让日子过得更好。”
这时,一旁的老妪也凑上前来,她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,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:“公子,我们村里还有不少人靠编织为生,可近来丝线价格高涨,我们的手工艺品越来越难卖了。”
朱瀚闻言,眉头微皱,转头看向朱标,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。朱瀚温言道:“老妪,您放心,我们会将这个情况也一并上报。朝廷或许会考虑对这类纺织者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。”
老妪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光亮:“那真是太好了!我们这些手艺人,就盼着能有条活路。”
朱标在一旁补充道:“老妪,您不妨组织村里的手工艺人一起,形成规模,这样或许能更有议价权,也能更好地打开销路。”
老妪想了想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:“公子说得有理,我们确实应该联合起来,互相帮忙,共同面对困难。”
随着夕阳的西下,天色渐渐暗淡下来。朱瀚与朱标知道,今日的走访已经接近尾声,但他们心中的使命却远未结束。两人与村民们一一告别,承诺会将他们的每一份诉求都带回朝廷,争取最好的解决方案。
离开村庄后,朱瀚与朱标在回客栈的路上,继续讨论着今日的所见所闻。朱瀚沉声道:“殿下,看来百姓们的生活确实不易,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。”
朱标点头赞同:“瀚王叔说得对,我们必须将这里的真实情况如实禀报给父皇,让他了解民间的疾苦,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。”
回到客栈,两人立刻将今日的笔记整理成册,详细记录了每一位村民的诉求和建议。
次日清晨,随着第一缕阳光洒进客栈,朱瀚与朱标再次踏上了微服私访的旅程。每多走一步,就能多了解一份民情,多为百姓争取一份福祉。
这次,他们来到了一片更为偏远的山区。这里的百姓生活更加艰苦,山路崎岖,交通不便。但即便如此,朱瀚与朱标依然坚持步行前往,希望能更直观地了解这里的情况。
走进村庄,映入眼帘的是简陋的茅屋和贫瘠的土地。一位中年汉子迎了上来,他的脸上写满了风霜和疲惫:“二位公子,可是远道而来?”
朱瀚温和地笑道:“正是,我们乃行商之人,路过此地,想向乡亲们讨碗水喝,顺便看看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。”
汉子连忙引他们到自家简陋的院中,从水缸中舀出两碗清水递给他们:“二位公子请喝,我们这里虽穷,但水还是管够的。”
朱瀚与朱标接过水碗,一饮而尽,只觉甘甜解渴。他们放下水碗,开始与汉子攀谈起来。汉子叹了口气,缓缓说道:“我们这里地薄人稀,收成一直不好。官府虽有赈济,但总是杯水车薪。”
朱瀚认真听着,不时点头表示理解:“大哥,您放心,我们会将这里的情况如实上报给朝廷。同时,我们也会尽力为乡亲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”
汉子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:“那真是太好了!我们这些山里人,就盼着能有位好官能为我们说说话。”
朱瀚与朱标继续走访其他村民,每到一处都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困难。一位老妪拉着朱瀚的手,泪眼婆娑地说:“公子,我们这里缺医少药,生病了就只能硬扛。您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?”
朱瀚心中一酸,他轻轻拍了拍老妪的手背,温言安慰道:“老妪,您放心,我们会尽快联系医官前来为乡亲们看病。同时,我们也会建议朝廷在这里设立医馆,方便乡亲们就医。”
老妪闻言,激动得热泪盈眶:“那真是太好了!我们山里人终于有盼头了!”
随着朱瀚的承诺,老妪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。她紧紧握住朱瀚的手,仿佛要将这份温暖和感激永远镌刻在心底。
“公子,您真是活菩萨转世啊!我们这些山里人,平时生病了就只能硬扛着,有时候连看大夫的钱都凑不出来。您这话,可真是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。”老妪的声音有些哽咽,但满是感激。
朱瀚轻轻拍了拍老妪的手背,柔声道:“老妪,您别这么说。我们是朝廷派来的人,为百姓排忧解难本就是我们的职责。您放心,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帮助大家的。”
这时,一旁的一位中年汉子也忍不住插话道:“是啊,公子,我们这里的路太难走了,每次要下山去镇上看病,都得走上好几里地,费时费力不说,还耽误病情。要是真能在这里建个医馆,那真是太好了!”
朱瀚闻言,目光中闪过一丝坚定,他转头看向朱标,两人交换了一个肯定的眼神。随后,朱瀚对中年汉子说道:“大哥,您的建议非常中肯。我们确实应该尽快解决乡亲们看病难的问题。关于建立医馆,我有几个初步的想法,想和大家商议一下。”
中年汉子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惊喜,连忙道:“公子请讲,我们洗耳恭听。”
朱瀚微微点头,继续说道:“首先,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作为医馆的地址。这个地方应该便于乡亲们前来就医,同时也要考虑到水源、采光等因素,确保医馆的环境卫生。”(本章完)
http://www.wojiushishen.com/yt80679/40431104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wojiushishen.com。我就是神!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wojiushishe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