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5章生命在运动大魏在于折腾
第945章生命在运动大魏在于折腾
至于清朝官员的俸禄,那才叫低,不贪污都活不下去。
正所谓清官不清,满朝奸臣。如果清朝时期全国上下能有一个清官,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,除非吃老本。
所以在眼下,对于魏国官员的俸禄也需要进行改革了。
“诸位身为大魏重臣,自当尽忠职守,克己奉公。自然,千百年未变的俸禄也会更改一二。毕竟数百年前一钱能买的东西,今日十钱都未必能买到。”冉明故意停顿了一下,看到满堂官员,特别是中下层官员兴奋异常,不少低级官员都是眼睛一亮,耳朵一竖显然极其用心。冉明心中微微得意,道:“原本公门之中。吏员分三等食俸,照常不变,仍旧为吏目为上等,佐吏为中等,少吏为末等。原吏目月食十一斛,年俸约莫百石不到。自今日起,调整为年俸一百八十石,月食十五石。”
冉明这一次调整主要还是低层官员,按照汉制这都是体制外的人员,即使勉强进入体制内,可是他们的收入水平也非常低,几乎无法保证最低生活水平,这样的情况下,怎么能指望他们吃拿卡要?吏员的整体素质,事实上直接影响的就是政府形影和信用问题,贪官若想贪污,其实借的还是吏员的手,一个地方的吏治好坏,和吏员直接挂钩。
此时冉明的提薪的幅度很大,基本上基层吏员工薪增加十倍,收入可以购买力可以达到后世的五万元。
而像六吏目,既后世科级干部收入也增加了将近六倍,年收入接近十万。这样的收入水平,至少可以让吏员达到中上的生活水平。
当然,如果只是加薪低层官吏,冉明其实也不用如此大张旗鼓。加薪的主要环节,仍在是体制内的官员,像邺城,生活成本比其他郡县要高得多,虽然粮价全国各地基本持平,差距不大,可是像其他生活用品,价格就高得太多了,一桌千钱宴席算是魏国最普通的接待水准,这一桌饭菜,相当于后世两千多块的水平,作为京官,谁不有三朋四友,姻亲故旧,亲戚朋友来到邺城,他们总得接待吧,接待不好,也会引人诟病,这是国人的秉性,也不是冉明可以改变的。
其实京官最多的部分都是各部司佐吏,按照原来的薪俸水平,他们不去讨饭就差不多要当裤子了,现在大量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,其实也是增加社会消费,刺激消费,增加社会经济实体量。
像京官其中七、八、九品官员,如果不是有灰色收入,连体面的生活都过不上,还怎么指望他们奉公守法,恪尽职守?在后世天朝这方面就做得不好,京城基层公务员收入水平其实不高,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做不到,如果他们不想方设法增加灰色收入,就会饿死。
“各位大臣,你们都是品级的官员,连着官秩,朕亦无法更改。不过,每年寒暑难熬啊。在邺城其实还好点,像陇西、雁门、云中、代郡、辽东等地那寒风凛冽实在是难熬得紧。对于这一点,皇甫爱卿在幽州只怕是颇有感触吧。”冉明看向皇甫真,此时的皇甫真面色发红,显然发布这个消息的皇甫真都感觉异常。作为燕国降臣,他们本身又没有在冉明与冉智夺嫡中站队,身在官场,不是不想站队就可以躲过去的。燕国和凉国降臣基本上都是选择坐壁上观,可是他们面对惨烈的政治斗争,处境也非常不妙,本身又不是大有油水的职务,而且他们也不敢贪污,避免被两方阵营借机拿下。
看到冉明的眼神,皇甫真出声道:“陛下英明。寒冬腊月,便是平时一县之令光靠薪俸也是难以冬日都能有火炭取暖。一大家子数十口人,光是五百石的年俸,也无多少存余啊。”
五百石,十个自耕农的收入。让一个县令能够维持体面的生活,的确苦难。皇甫真这一提点,官员们都是双眼一亮。
冉明悠然道:“如此,每日暑时,度支司将会拨付冰费,官秩千石者可取用的冰费额度为两万钱。官秩五百石者为一万钱。冬时,官秩千石者可取用炭费万千钱,官秩五百石者为一万钱。以此类推!其余官秩乘以二,即为此人冬夏之冰炭所费。至于吏员,食上等俸的吏目一年冰炭两费分别为两千钱。食中等俸者一年冰炭两费分别为一千钱,食末等俸者分别为五百钱。”
现在冉明增加最大的还是基层,其次是中层官员俸禄,高级官员俸禄增加幅度其实并不大,高级官员都有自己的产业,完全足够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了。要知道,就是年景好,有五十亩田的自耕农一年也不过六七十余石的收入,约合三万钱。
冉明这一番加薪让众臣感觉异常开心,像秩比千石的中级官员类似后世厅级干部,每年就可以增加四万钱的两费,这就等于增加了六七十石的俸禄,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,当然大士族门阀是不会看在眼里,可是对于那种低层或寒门官员来说,简直就是雪中送炭。当然这个加薪,其实高级官员也动容了,像一品大佬,这种万石大员,他们光两费收入就可以增加四十万钱,相当于提高了将近一成的俸禄。
众臣山呼万岁,让宴会在科举制中形成的压抑气氛为之消散,冉明又道:“尔等也别忙着谢恩,以前朕既往不咎,若是以后还有作奸犯科,徇私舞弊,贪污受贿、违法乱纪者,朕也将毫不手软。至于吏员贪污,子孙三代之内,不得进入公门,官员贪污,德行有亏,三代之内不得为官。”
这一下众人仍山呼万岁把气氛推上了高潮。
又劝饮一番,冉明道:“朕今日饮宴诸位爱卿,除推行科举,全员加薪之外,尚有一事要宣布,诸位皆知,此次叛乱牵扯甚众,如何处置,朕尚未有决断,朕属意诸位爱卿群策群力,望诸位爱卿上奏处置之法。”
众臣听着冉明的话,感觉一阵头大。最重要的部分是,这一次不用集体讨论,而是专折专奏,陈述已见。
其实这也只是一个过场,冉明对于处置叛军早有定议,虽然牵扯十数万叛军,连上家属也有三四十万人,可是这些人员,冉明并没有想过一次性杀光,也没有想过大手一挥,全部赦免。冉明打算把夷州冉闵的嫡系,全部迁移到秦凉地区,这里是冉明曾经的封地,也是冉明的传统势力范围,这些人员将加重汉人人口比例,最少冉智在夷州可以拥有四十余万人口,即使迁出一半,也有二十万人口,将来在丝绸之路上就拥有无法想象的助力。至于河洛司冀士族豪强叛乱人员,冉明打算拆分一下,把他们分别流配至南洋四镇,增加那里的汉人人口。
同时,冉明打算全面废除死刑,把所有刑法罪犯全部流配南洋,用来增加那里的汉人人口,穷凶极恶之辈,或许在南洋等才能混得如鱼得水。
当太阳升起,阳光透过窗帘,映照到九华宫内龙床上,冉明被刺眼的阳光照耀得不舒服,随即醒了。冉明睁开眼睛,发现身上缠绕着一个纤纤玉手。顺着光洁的手臂,冉明这才发现此间主人居然是李静姝。
此时,李静姝明显也是醒了,只是将脑袋埋在枕头里,装起了鸵鸟。冉明拍拍发胀的脑袋,这才回想起昨夜的疯狂来。冉明借着胜利平定叛乱的威势,把科举制度、官员加薪以及吏治改革的方案毫无阻力的公布了出去,并且当场发出圣旨,让百官联名签署。心事大失的冉明不禁多喝了几杯,结果竟然不自觉的走到了皇宫东北隅的九华宫来。
这个九华宫是石虎所建,以三三为单位,故谓九华。这个九华宫并非安置嫔妃的住所,而是一座皇家礼乐之所。原本冉明南征归来,还轮不到李静姝侍寝。只是李静姝在魏国南征东晋和桓温之后,心情大好,时常来九华宫参阅典藏的乐章。这晚李静姝在九华宫内演奏《上邪》,“上邪我欲与君相知,长命无绝衰。山无陵,江水力竭,冬雷震震,夏雨雪,天地合,乃敢与君绝”是不是感觉有点熟悉,在还珠格格里琼瑶还引用了。
当冉明不知不觉抵达九华宫时,正巧听到李静姝正唱着,李静姝把这首抒情的曲子,喝成了哀怨万分怨歌,让冉明一瞬间失神。在这个时候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,千言万语,莫不如是一个简单的实际行动。瞬间冉明变人为狼,仰天长啸。
看着冉明露出如同吃人一样的目光,李静姝明显吓了一跳。作为一个正常男人,冉明在国丧期间,也是被禁欲的。如果在这个时间段,冉明再弄出一个孩子出来,就可以坐实他不孝的传闻了。所以冉明非常克制,可是这个东西,是怎么可以说克制就克制的?坐怀不乱,那不是柳下惠,而是太监。冉明疯狂的掉扯掉李静姝身上的衣裙,毫不怜惜她那我见犹怜的祈求目光。
当然,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战斗,女人永远都是胜利者。因为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。更何况冉明还有无数的人等着他耕耘。
事实上冉明在顺利推行科举和吏治改革之后,仍不敢大意。别看借平定叛乱的威势,强行推行了科举制度,可是士族门阀是不会甘心失败的,这点冉明深有感触。历史上杨广的科举制度直接逼反了天下士族,此时皇家特卫在张平的率领下,全体出动,准备把一个又一个阴谋消灭的萌芽中。不过邺城已经恢复了平静,尽管这次叛乱,邺城损失最为严重,可是在冉明、王猛一系列的安抚之下,民心是站在冉明这一边的。
在战火中被毁坏的房屋,由官府出面、出资修建全新的砖瓦浇筑水泥小楼,伤者在全国机器的动员下,得到了很好的救治。
在冉明的掌握之下,邺城渐趋平静。然而平静之下,却掩藏着未有人知的那些隐秘。这个隐秘,包括分散庞大,却已经不成气候的冉智余党。皇家特卫虽然严密,可是却无法掌握所有的动向。同样,也包括那些未露出马脚的士族豪强,这些都是魏国不安全因素。其次是晋朝的“影子”和桓温的“勾魂”这两个情报组织,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,伺机在邺城制造动乱。
不过,魏国各大士族门阀和豪强,这下可被冉明的铁腕手段吓坏了。据不完全统计,将近四十万三人被发配边疆,其实发配边疆还算好点,最可悲的还是发配到南洋那化外之地的,恐怕有生之年,再也回不到故乡了。在这个严厉的处罚下,想要背叛,必须考虑清楚代价。
其实在这个世界上,所谓的忠诚,就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,无论晋国还是桓温,事实上已经拿不出让这些士族门阀背叛冉明的筹码了。
冉明不是一个喜欢动不动就开朝会的人,事实上朝会其实就是一个形式,百分之九十五的政务,都可以在部门内部解决。像老朱那种工作狂人,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。朝会的意义在于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,一个国家并不是所有的政务都需要皇帝裁决,如果是那样的话,像诸葛亮那样活活累死的不计其数了。哪怕冉明因为起晚了,可是朝臣接不到旨意只能在朝堂上等待。
冉明来到朝堂上,众臣山呼万岁。按照计划,昨天经过联名的三道旨意正式颁布实施。在这三件大事处理完之后,冉明道:“如今我大魏王师已经打过了长江,晋国只剩了半口气,巴蜀也有望在年内平定。目前在国内最大的战事基本上结束了,接下来虽然还有战争,虽还不到马放南山之时,但已不需要那么多的人马。兵贵精,不贵多。摆在朝廷面前最大的问题,就是各军各部,都要留强汰弱。淘汰下的人马,有功者可以功成身退,指配田园,无功者至指定区域开荒屯田,东晋以及巴蜀投降俘虏,未入选精兵者,老弱者发往工坊为匠奴,安心工作三年,表现优异者可授大魏国籍,强健者发往关中,朕要在来年在金牛古道的基本上,修建关中于巴蜀的高速公路,不服管束者配入矿山挖矿。”
冉明早有准备,当下把如何淘汰,如何整编,一一说出来。冉明道:“士卒年龄超过三十五岁级别低于军候级,或是在十八岁以上,三十五岁以下,但是是家中独子,或是父兄有同在军中服役者,可按照自愿的原则下,进行裁撤。”
功曹的事前功夫做得仔细,所以谁留谁去,无人有异议。
冉明又道:“大魏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功勋将士,将士入伍参军,保家卫国,流血牺牲,朝廷自然不会让英雄流血亦流泪。在这部分裁撤的将士,朕暂定在定襄、云中、代郡、上郡、朔方、西河等二十九镇设一百四十六折冲府,其中折冲府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等。上府一千五百人,中府一千二百人,下府一千人。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,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,别将、长史、兵曹参军各一人。府以下,每五百人为曲,团有军候及都伯;五十人为队,有队正、副;十人为什,有什长。府兵今后不再发放军饷,所有兵甲器械,皆一次性发放到所有府兵士卒手中,府兵正丁每丁授下田百亩,中田四十亩,上田二十亩。丁女分下田三十亩、中田十五亩,上田十亩。三年内免税,今后每隔五年统计一次府兵人丁情况,根据人口数量进行调整田亩数。”
尚书令王简听到这里,皱起眉头道:“陛下,这样是不是太过了。分田简可以理解,但分田之余还免税,就好像有些过了。而且这样岂不是坏了大魏的规矩?”
冉明摇摇头道:“此一时彼一时矣。定襄、云中二十九镇人口稀少,百姓难以供养大军,若虚边,则边患难除,边地难安。世人皆喜中原繁华之地,然而中原繁华之地,土地是有限的,我大魏授田制度,要秉承越距离中枢越近,授田越少,距离中枢越远,授田越多。此去向北千里至北平,再往北两千里,有一条大河,名曰混同江(松花江),两岸土地无比肥沃,如果开发得当,将来必然会成为我华夏的北大仓,如今诸胡皆平,在那里朕欲人均授田丁男五百亩,丁女二百亩。”
听到这话,王简只得同意,云中、上郡、代郡等二十九镇,历来都是边地,纵然魏国现在强盛,胡骑不敢南下牧马,可是保不齐什么时候草原诸胡又会死灰复燃。王简又道:“若是府兵授田后,将田地卖掉,然后再以流民的身份迁移至中原,该如何是好?”
自从法律出现,人们就会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,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冉明沉吟道:“此田允许世袭,但不允许十年之内买卖。对分田者资料登记在册,逃亡者严惩。”
开国之时人口少,土地多,这让每个人都能分得大量土地,解决温饱不是问题。而且由于人口少,有盈余,就容易出现盛世了。但到了中期,人口开始多,而土地还是那么多,这便使得土地矛盾开始出现,加上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大肆购田,就让田地集中到少数人身上,加速了土地矛盾。这时,作为朝廷一般都会推行改草,像宋、明两代都有著名的改草,奈何无论成败,结果都不能改变。直到后期,人口再次增多,田地集中到少数人身上,百姓吃不饱,这就会出现起义了,朝代更迭亦开始。
对于这个宿命式的历史轮回,冉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。他的办法就是延迟,尽可能的把汉人人口向外扩展,辽东、塞北、西北自古以来都是苦寒之地,汉人人口稀少,长期被胡人占据,冉明就是采取分府的政策,大量拨付土地,以供府兵使用。
http://www.wojiushishen.com/yt54525/25627854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wojiushishen.com。我就是神!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wojiushishen.com
至于清朝官员的俸禄,那才叫低,不贪污都活不下去。
正所谓清官不清,满朝奸臣。如果清朝时期全国上下能有一个清官,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,除非吃老本。
所以在眼下,对于魏国官员的俸禄也需要进行改革了。
“诸位身为大魏重臣,自当尽忠职守,克己奉公。自然,千百年未变的俸禄也会更改一二。毕竟数百年前一钱能买的东西,今日十钱都未必能买到。”冉明故意停顿了一下,看到满堂官员,特别是中下层官员兴奋异常,不少低级官员都是眼睛一亮,耳朵一竖显然极其用心。冉明心中微微得意,道:“原本公门之中。吏员分三等食俸,照常不变,仍旧为吏目为上等,佐吏为中等,少吏为末等。原吏目月食十一斛,年俸约莫百石不到。自今日起,调整为年俸一百八十石,月食十五石。”
冉明这一次调整主要还是低层官员,按照汉制这都是体制外的人员,即使勉强进入体制内,可是他们的收入水平也非常低,几乎无法保证最低生活水平,这样的情况下,怎么能指望他们吃拿卡要?吏员的整体素质,事实上直接影响的就是政府形影和信用问题,贪官若想贪污,其实借的还是吏员的手,一个地方的吏治好坏,和吏员直接挂钩。
此时冉明的提薪的幅度很大,基本上基层吏员工薪增加十倍,收入可以购买力可以达到后世的五万元。
而像六吏目,既后世科级干部收入也增加了将近六倍,年收入接近十万。这样的收入水平,至少可以让吏员达到中上的生活水平。
当然,如果只是加薪低层官吏,冉明其实也不用如此大张旗鼓。加薪的主要环节,仍在是体制内的官员,像邺城,生活成本比其他郡县要高得多,虽然粮价全国各地基本持平,差距不大,可是像其他生活用品,价格就高得太多了,一桌千钱宴席算是魏国最普通的接待水准,这一桌饭菜,相当于后世两千多块的水平,作为京官,谁不有三朋四友,姻亲故旧,亲戚朋友来到邺城,他们总得接待吧,接待不好,也会引人诟病,这是国人的秉性,也不是冉明可以改变的。
其实京官最多的部分都是各部司佐吏,按照原来的薪俸水平,他们不去讨饭就差不多要当裤子了,现在大量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,其实也是增加社会消费,刺激消费,增加社会经济实体量。
像京官其中七、八、九品官员,如果不是有灰色收入,连体面的生活都过不上,还怎么指望他们奉公守法,恪尽职守?在后世天朝这方面就做得不好,京城基层公务员收入水平其实不高,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做不到,如果他们不想方设法增加灰色收入,就会饿死。
“各位大臣,你们都是品级的官员,连着官秩,朕亦无法更改。不过,每年寒暑难熬啊。在邺城其实还好点,像陇西、雁门、云中、代郡、辽东等地那寒风凛冽实在是难熬得紧。对于这一点,皇甫爱卿在幽州只怕是颇有感触吧。”冉明看向皇甫真,此时的皇甫真面色发红,显然发布这个消息的皇甫真都感觉异常。作为燕国降臣,他们本身又没有在冉明与冉智夺嫡中站队,身在官场,不是不想站队就可以躲过去的。燕国和凉国降臣基本上都是选择坐壁上观,可是他们面对惨烈的政治斗争,处境也非常不妙,本身又不是大有油水的职务,而且他们也不敢贪污,避免被两方阵营借机拿下。
看到冉明的眼神,皇甫真出声道:“陛下英明。寒冬腊月,便是平时一县之令光靠薪俸也是难以冬日都能有火炭取暖。一大家子数十口人,光是五百石的年俸,也无多少存余啊。”
五百石,十个自耕农的收入。让一个县令能够维持体面的生活,的确苦难。皇甫真这一提点,官员们都是双眼一亮。
冉明悠然道:“如此,每日暑时,度支司将会拨付冰费,官秩千石者可取用的冰费额度为两万钱。官秩五百石者为一万钱。冬时,官秩千石者可取用炭费万千钱,官秩五百石者为一万钱。以此类推!其余官秩乘以二,即为此人冬夏之冰炭所费。至于吏员,食上等俸的吏目一年冰炭两费分别为两千钱。食中等俸者一年冰炭两费分别为一千钱,食末等俸者分别为五百钱。”
现在冉明增加最大的还是基层,其次是中层官员俸禄,高级官员俸禄增加幅度其实并不大,高级官员都有自己的产业,完全足够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了。要知道,就是年景好,有五十亩田的自耕农一年也不过六七十余石的收入,约合三万钱。
冉明这一番加薪让众臣感觉异常开心,像秩比千石的中级官员类似后世厅级干部,每年就可以增加四万钱的两费,这就等于增加了六七十石的俸禄,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,当然大士族门阀是不会看在眼里,可是对于那种低层或寒门官员来说,简直就是雪中送炭。当然这个加薪,其实高级官员也动容了,像一品大佬,这种万石大员,他们光两费收入就可以增加四十万钱,相当于提高了将近一成的俸禄。
众臣山呼万岁,让宴会在科举制中形成的压抑气氛为之消散,冉明又道:“尔等也别忙着谢恩,以前朕既往不咎,若是以后还有作奸犯科,徇私舞弊,贪污受贿、违法乱纪者,朕也将毫不手软。至于吏员贪污,子孙三代之内,不得进入公门,官员贪污,德行有亏,三代之内不得为官。”
这一下众人仍山呼万岁把气氛推上了高潮。
又劝饮一番,冉明道:“朕今日饮宴诸位爱卿,除推行科举,全员加薪之外,尚有一事要宣布,诸位皆知,此次叛乱牵扯甚众,如何处置,朕尚未有决断,朕属意诸位爱卿群策群力,望诸位爱卿上奏处置之法。”
众臣听着冉明的话,感觉一阵头大。最重要的部分是,这一次不用集体讨论,而是专折专奏,陈述已见。
其实这也只是一个过场,冉明对于处置叛军早有定议,虽然牵扯十数万叛军,连上家属也有三四十万人,可是这些人员,冉明并没有想过一次性杀光,也没有想过大手一挥,全部赦免。冉明打算把夷州冉闵的嫡系,全部迁移到秦凉地区,这里是冉明曾经的封地,也是冉明的传统势力范围,这些人员将加重汉人人口比例,最少冉智在夷州可以拥有四十余万人口,即使迁出一半,也有二十万人口,将来在丝绸之路上就拥有无法想象的助力。至于河洛司冀士族豪强叛乱人员,冉明打算拆分一下,把他们分别流配至南洋四镇,增加那里的汉人人口。
同时,冉明打算全面废除死刑,把所有刑法罪犯全部流配南洋,用来增加那里的汉人人口,穷凶极恶之辈,或许在南洋等才能混得如鱼得水。
当太阳升起,阳光透过窗帘,映照到九华宫内龙床上,冉明被刺眼的阳光照耀得不舒服,随即醒了。冉明睁开眼睛,发现身上缠绕着一个纤纤玉手。顺着光洁的手臂,冉明这才发现此间主人居然是李静姝。
此时,李静姝明显也是醒了,只是将脑袋埋在枕头里,装起了鸵鸟。冉明拍拍发胀的脑袋,这才回想起昨夜的疯狂来。冉明借着胜利平定叛乱的威势,把科举制度、官员加薪以及吏治改革的方案毫无阻力的公布了出去,并且当场发出圣旨,让百官联名签署。心事大失的冉明不禁多喝了几杯,结果竟然不自觉的走到了皇宫东北隅的九华宫来。
这个九华宫是石虎所建,以三三为单位,故谓九华。这个九华宫并非安置嫔妃的住所,而是一座皇家礼乐之所。原本冉明南征归来,还轮不到李静姝侍寝。只是李静姝在魏国南征东晋和桓温之后,心情大好,时常来九华宫参阅典藏的乐章。这晚李静姝在九华宫内演奏《上邪》,“上邪我欲与君相知,长命无绝衰。山无陵,江水力竭,冬雷震震,夏雨雪,天地合,乃敢与君绝”是不是感觉有点熟悉,在还珠格格里琼瑶还引用了。
当冉明不知不觉抵达九华宫时,正巧听到李静姝正唱着,李静姝把这首抒情的曲子,喝成了哀怨万分怨歌,让冉明一瞬间失神。在这个时候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,千言万语,莫不如是一个简单的实际行动。瞬间冉明变人为狼,仰天长啸。
看着冉明露出如同吃人一样的目光,李静姝明显吓了一跳。作为一个正常男人,冉明在国丧期间,也是被禁欲的。如果在这个时间段,冉明再弄出一个孩子出来,就可以坐实他不孝的传闻了。所以冉明非常克制,可是这个东西,是怎么可以说克制就克制的?坐怀不乱,那不是柳下惠,而是太监。冉明疯狂的掉扯掉李静姝身上的衣裙,毫不怜惜她那我见犹怜的祈求目光。
当然,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战斗,女人永远都是胜利者。因为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。更何况冉明还有无数的人等着他耕耘。
事实上冉明在顺利推行科举和吏治改革之后,仍不敢大意。别看借平定叛乱的威势,强行推行了科举制度,可是士族门阀是不会甘心失败的,这点冉明深有感触。历史上杨广的科举制度直接逼反了天下士族,此时皇家特卫在张平的率领下,全体出动,准备把一个又一个阴谋消灭的萌芽中。不过邺城已经恢复了平静,尽管这次叛乱,邺城损失最为严重,可是在冉明、王猛一系列的安抚之下,民心是站在冉明这一边的。
在战火中被毁坏的房屋,由官府出面、出资修建全新的砖瓦浇筑水泥小楼,伤者在全国机器的动员下,得到了很好的救治。
在冉明的掌握之下,邺城渐趋平静。然而平静之下,却掩藏着未有人知的那些隐秘。这个隐秘,包括分散庞大,却已经不成气候的冉智余党。皇家特卫虽然严密,可是却无法掌握所有的动向。同样,也包括那些未露出马脚的士族豪强,这些都是魏国不安全因素。其次是晋朝的“影子”和桓温的“勾魂”这两个情报组织,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,伺机在邺城制造动乱。
不过,魏国各大士族门阀和豪强,这下可被冉明的铁腕手段吓坏了。据不完全统计,将近四十万三人被发配边疆,其实发配边疆还算好点,最可悲的还是发配到南洋那化外之地的,恐怕有生之年,再也回不到故乡了。在这个严厉的处罚下,想要背叛,必须考虑清楚代价。
其实在这个世界上,所谓的忠诚,就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,无论晋国还是桓温,事实上已经拿不出让这些士族门阀背叛冉明的筹码了。
冉明不是一个喜欢动不动就开朝会的人,事实上朝会其实就是一个形式,百分之九十五的政务,都可以在部门内部解决。像老朱那种工作狂人,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。朝会的意义在于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,一个国家并不是所有的政务都需要皇帝裁决,如果是那样的话,像诸葛亮那样活活累死的不计其数了。哪怕冉明因为起晚了,可是朝臣接不到旨意只能在朝堂上等待。
冉明来到朝堂上,众臣山呼万岁。按照计划,昨天经过联名的三道旨意正式颁布实施。在这三件大事处理完之后,冉明道:“如今我大魏王师已经打过了长江,晋国只剩了半口气,巴蜀也有望在年内平定。目前在国内最大的战事基本上结束了,接下来虽然还有战争,虽还不到马放南山之时,但已不需要那么多的人马。兵贵精,不贵多。摆在朝廷面前最大的问题,就是各军各部,都要留强汰弱。淘汰下的人马,有功者可以功成身退,指配田园,无功者至指定区域开荒屯田,东晋以及巴蜀投降俘虏,未入选精兵者,老弱者发往工坊为匠奴,安心工作三年,表现优异者可授大魏国籍,强健者发往关中,朕要在来年在金牛古道的基本上,修建关中于巴蜀的高速公路,不服管束者配入矿山挖矿。”
冉明早有准备,当下把如何淘汰,如何整编,一一说出来。冉明道:“士卒年龄超过三十五岁级别低于军候级,或是在十八岁以上,三十五岁以下,但是是家中独子,或是父兄有同在军中服役者,可按照自愿的原则下,进行裁撤。”
功曹的事前功夫做得仔细,所以谁留谁去,无人有异议。
冉明又道:“大魏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功勋将士,将士入伍参军,保家卫国,流血牺牲,朝廷自然不会让英雄流血亦流泪。在这部分裁撤的将士,朕暂定在定襄、云中、代郡、上郡、朔方、西河等二十九镇设一百四十六折冲府,其中折冲府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等。上府一千五百人,中府一千二百人,下府一千人。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,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,别将、长史、兵曹参军各一人。府以下,每五百人为曲,团有军候及都伯;五十人为队,有队正、副;十人为什,有什长。府兵今后不再发放军饷,所有兵甲器械,皆一次性发放到所有府兵士卒手中,府兵正丁每丁授下田百亩,中田四十亩,上田二十亩。丁女分下田三十亩、中田十五亩,上田十亩。三年内免税,今后每隔五年统计一次府兵人丁情况,根据人口数量进行调整田亩数。”
尚书令王简听到这里,皱起眉头道:“陛下,这样是不是太过了。分田简可以理解,但分田之余还免税,就好像有些过了。而且这样岂不是坏了大魏的规矩?”
冉明摇摇头道:“此一时彼一时矣。定襄、云中二十九镇人口稀少,百姓难以供养大军,若虚边,则边患难除,边地难安。世人皆喜中原繁华之地,然而中原繁华之地,土地是有限的,我大魏授田制度,要秉承越距离中枢越近,授田越少,距离中枢越远,授田越多。此去向北千里至北平,再往北两千里,有一条大河,名曰混同江(松花江),两岸土地无比肥沃,如果开发得当,将来必然会成为我华夏的北大仓,如今诸胡皆平,在那里朕欲人均授田丁男五百亩,丁女二百亩。”
听到这话,王简只得同意,云中、上郡、代郡等二十九镇,历来都是边地,纵然魏国现在强盛,胡骑不敢南下牧马,可是保不齐什么时候草原诸胡又会死灰复燃。王简又道:“若是府兵授田后,将田地卖掉,然后再以流民的身份迁移至中原,该如何是好?”
自从法律出现,人们就会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,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冉明沉吟道:“此田允许世袭,但不允许十年之内买卖。对分田者资料登记在册,逃亡者严惩。”
开国之时人口少,土地多,这让每个人都能分得大量土地,解决温饱不是问题。而且由于人口少,有盈余,就容易出现盛世了。但到了中期,人口开始多,而土地还是那么多,这便使得土地矛盾开始出现,加上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大肆购田,就让田地集中到少数人身上,加速了土地矛盾。这时,作为朝廷一般都会推行改草,像宋、明两代都有著名的改草,奈何无论成败,结果都不能改变。直到后期,人口再次增多,田地集中到少数人身上,百姓吃不饱,这就会出现起义了,朝代更迭亦开始。
对于这个宿命式的历史轮回,冉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。他的办法就是延迟,尽可能的把汉人人口向外扩展,辽东、塞北、西北自古以来都是苦寒之地,汉人人口稀少,长期被胡人占据,冉明就是采取分府的政策,大量拨付土地,以供府兵使用。
http://www.wojiushishen.com/yt54525/25627854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wojiushishen.com。我就是神!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wojiushishen.com